-1-
曾经年少的我,一提到妈妈这个称谓,总是会下意识想要捂耳朵的,因为实在太聒噪了。
“再吃点肉!”
“多穿点衣服啊!”
“作业写好了没?”
那时的我总也想不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妈妈老是有那么多的话要唠叨?
从早到晚,从头到脚,从思想到行为,一切都要尽在知晓,甚至是掌控的范围之内。
尤其是我上初中的那段时间,家里是更年期大战青春期。一个吧,说着说着就急;一个吧,听着听着就烦。
以至于我满脑子的想法都是:能不能让我清静一会儿?!
后来我发现,有这种想法的远不止我一个。到了学校,跟同学一聊,呵呵,原来天下的妈妈一般吵。
譬如我有个同学的妈妈是女高音歌唱家,常年气沉丹田的职业习惯使得她即便是细语,也绝对算得上声音洪亮。所以,他们母子俩的交流总是充满了别具一格的特色。
就说接电话这事儿吧。只要一看是妈妈的电话,说完“喂,妈”之后,立马就要将胳膊伸直,将手机能拿多远拿多远,如果胳膊举累了就直接把手机摞桌子上。
总而言之,决不能让手机近身。晚一秒钟、近一厘米都可能会伤及耳朵。
我的同学说,即便拿到那么远,也丝毫不妨碍他一字不落、无比清晰地聆听妈妈的教诲。
而且千万、千万别有异议。甭管她说什么,一律嗯啊回答,否则那边调门升高八度,就还得把手机继续拿远半米才能勉强抵御,而且根本也别想结束通话。
接个电话出一身汗,这根本就叫稀松平常。
所以,想逃离,这是我们对妈妈的一致态度。
只是有的明说,有的暗示;有的直接,有的委婉。但无论哪一种,我们都曾或重或轻地反抗过。
直到我自己当了妈妈。
历经22个小时的艰难浩劫,顺产转剖腹产又转顺产,终于生下了小酒之后,我看着这个毛茸茸、黑乎乎的小老头,心里忽然就没底儿了。
曾经对着妈妈喊“你别管我”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不见了,我仿佛一下子就变成了个彻头彻尾的怂蛋。
我害怕他睡在病房门口吹风冻着,焦虑自己还没下奶让他饿着。别说给他换纸尿裤、洗澡了,我就是光抱一下都会心惊胆战,生怕姿势不对让他躺得不舒服。
原来捧在手里怕碰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竟是这样一种甜蜜透顶的纠结!
我从此变成了妈妈,开始为了一个小人而牵肠挂肚。
人们常说,孩子和父母是一起在成长。可我觉得,成长这件事在孩子和父母的感观上真的从来都没对等过。
因为在孩子那里,所有都是新鲜、未知的,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更多,了解更多。看看这里,摸摸那里,地上的小蚂蚁就足够他们瞧上个半天的。
但是在妈妈这里,孩子所经历的一切对于自己来讲统统都已揭晓过答案。
我知道外面的土比较脏,容易沾染上病菌,会生病;知道路不平就容易摔跤,磕破了皮会很疼;知道不好好吃饭、睡觉会妨碍长个子、身体发育,这会影响将来的形象。
所以对于孩子的一举一动根本就不可能放心。在孩子眼中无所顾忌,要大胆去闯的世界,在妈妈眼中却满是危险,遍布荆棘。
可是呢,妈妈却从来不会直接告诉孩子们她们在心里有多担心,只会把一切的担忧和焦虑都掩藏在唠叨的言语背后,就这样慢慢地弄巧成拙。
在小酒还不到两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因为参加活动,没能在他晚上睡觉的时间及时赶回去。结果没想到,他居然就跟爸爸达成一致,就自己睡了。
当我一路狂奔到家,蹑手蹑脚地走进卧室之后,他正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睡得好香。
而我就那样静静地站在床边看着他,心里瞬间就涌出了好多好多的情绪。
我的儿子长大了,不需要妈妈哄睡了,这固然值得骄傲和欣慰;可是这么快就长大了,不再需要我的抚慰,更有太多太多的失落的忧伤,在心里来来回回地打转。
原来所谓分离焦虑,说得竟然是我,而不是他!
更让我惶恐的是,只是不再陪睡我就已经如此不舍了,之后的上幼儿园、上学、工作、成家呢?
想到这里,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寒颤。
我不要和小酒分开,这是我最直接的念头。
然而我很清楚,他有一天终将会离开我,就像当年我那么强烈地渴望逃离家庭,逃离妈妈一样。
再想想过去,我曾经那么天真地以为自己可以聪明到把这些想法都埋在心里,行动上不着痕迹。
可是有了孩子才明白,这个小娃的所有想法、动念,哪一个不是清清楚楚地看在当妈的眼里?
只是那些年,我的妈妈竟然丝毫怨言都不曾说过。
一念至此,满心都是愧疚。
如果说孩子的成长注定要过关斩将、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话,那么对妈妈来讲,有一件事情的困难程度其实丝毫不弱于此,那便是:放手。
并且,那是身为子女时的我们,畅快地想要逃离妈妈的我们,始终无法体会到的一种深情,还有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