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要寻找那些教你如何写作的教程的相关书籍,我强烈建议大家去看下斯蒂芬金的这本《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相比于那些喋喋不休的陈词滥调的理论书来说,这本书是我看过所有的写作教程里最好的一本。如果哪本被大家吹到天上的《成为作家》是告诉你想要成为作家的基本认知和心态的话,那么这本书就是实实在在的告诉你如何去写作以及避免一些写作上常犯的错误。我个人非常喜欢斯蒂芬金的灌入写作的几个观点。
第一,词汇,他强调我们必须要有比较充足的词汇量,这样在遣词造句上会有很大的优势。不要妄自菲薄的觉得自己的词汇量不够而对写作望而却步,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所掌握的词汇。在使用这些词汇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准确。我觉得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为,用准确精炼的词句来概括形容一件事是最好的。既不要显得太过于平庸,也不要刻意的修饰。
第二,说到修饰,斯蒂芬金在这里面郑重其事的告诫我们,如无非必要,一定不要轻易使用副词,也就是形容动词的那个东西。那样会显得很假很做作,很多写作者唯恐读者无法体会他们想要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用这种副词来强调,看似聪明,实则愚蠢的方式反而会让文章变得刻意僵硬,这不能体现你的高明之处,恰恰相反,这只能说明作为一名写作者没有信心。斯蒂芬金用了一句来表达对副词的深恶痛绝,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副词铺就的。
第三,语法,这里不说别的,就说一个被动语态,跟副词可以互为连理,同样的是毒草,千万不要轻易试图使用总看起来很高明的被动语态,这玩意儿看着让人很别扭。其实我们在很多文章中确实也会有这种感受,被动语态用的不好的话,会把人的思维弄得云里雾里的感觉,能把平铺直叙做好就很了不起了,不要搞那么多花样,这样既不能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反而会让写出来的东西显得很傻。
第四,段落,最重要的是注意段落的起始结尾处的留白。容易阅读的书里面有许多的小段落——包括对话段落,长度可能只有一两个词——还有许多留白。段落构成对数的外形和书的内容几乎一样重要。理想的说明段落应该以概括性句子起头,接下去的句子解释或者详述第一局的内容。段落是小说的节奏,我们不必为考虑段落和事起何时结,诀窍在于顺其自然。
如果你想成为作家,有两件事你必须首先的做到:多读,多写。这个让大多数人看似多么神圣不可触及的事业,能把这两件事做好,就已经具备了写作的条件,既没有想的那么复杂,也没有想的那么简单。不复杂,是因为你只要保持持续的读书学习和写作练习,都会有进步。不简单是在于持续两个字上,这牵扯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的问题,你扪心自问,到底是不是真喜欢这事儿,所谓的兴趣爱好,不是一时兴起,不是看着别人做起来很简单觉得自己也可以一试身手,更不是觉得比人因为写作功成名就认为自己也可以复制这样的人生道路,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有一股莫名的冲动和力量在促使着你非写不可,你不需要任何人的督促,自然而然的主动的会去做这件事,哪怕你累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躯也还是想拿起笔来写,这不一定就说你会成为伟大的作家,但最少说明你真的喜欢。因为我们知道,无论干什么,想做好它,不是三分钟热度的事。它既不是你必须完成的任务,也不是成为你的负担,而是你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用他儿子欧文因一时兴趣想学萨克斯的事情来说明,他儿子只是在每天按要求练习半小时后,就不再碰萨克斯了,斯蒂芬金明白,他儿子应该不是真的喜欢萨克斯,甚至已经因为接触之后发现不适合自己而兴趣黯然。他很理解欧文,要他不要再学下去了,做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很痛苦的,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点,这样会过得更开心,不要因为做不了作家而沮丧,其实你根本就不喜欢,很多时候只是自己觉得喜欢而已。如果你不能乐在其中,就不能成器。还是趁早探索其他领域,也许还有更高的天赋有待发掘,乐趣也会更多。
只要你喜欢,觉得舒服,怎么读书,怎么写作,那都是私人的事。这一点我非常赞同作者的看法,我需要绝对的安静,不能被打扰,所以写东西的时候,一定是关手机,关门,拉上窗帘的,不能有任何其他的声音和事情来干扰我,这是一个非常私人的事情,需要思考,特别在创作的时候,就是在构建一座精神的大厦,需要一砖一瓦,一字一句的来搭建它。
构思情节,很多人采访斯蒂芬金的时候,问过他这个问题,他是如何构思情节的,他的回答很玄妙,说他从来不构思情节。我觉得不是作者故弄玄虚,而是他的回答让我觉得作为一个名作家,所谓的设计情节,无非是硬编,先不管硬编出来的东西好不好,最少我们知道,这种为了编而编出来的故事,效果不会太好。真正的情节是无意识的,真情流露,顺其自然。我们经常会碰到那种,写不下去了,卡壳,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归于没有灵感,这说明你才思枯竭,这说明的后续乏力,这说明你完全没能力写下去了,然后就会开始胡编乱造瞎比比,漫无边际的扯淡。作者说故事不是靠编出来的,一个好的故事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好的故事诞生并不是作者的想象力多么厉害,而是这个故事本身就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作者的职责只是用锄头把它挖出来,有时候可能只挖到一小块骨头,但有时候却能发现史前恐龙的整个骨架。
作者更强调的是情势。所谓这种情势就是故事里的人物不是作家去刻意把他们怎么样,而是作为一个观察者顺着情节的发展走出自己的命运。其实我们应该都知道这么个道理,真正好的作品,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已经不受作者的控制了,他们只能按照自己的命运前行,而作者只是把这些命中注定给呈现给读者。
描述,可以是读者亲身参与到故事中来。好的描述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技巧,之所以说除非大量阅读大量写作,否则你绝不可能取得成功,这是重要原因之一。而最重要的不在于如何描述,还在于描述多少才合适。阅读会帮你回答多少的问题,而只有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你才能学会如何描绘场景。这种技巧只能在实践中学习。
描述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描述以及描述的分寸。描述的目的就是要将你脑海里呈现出来的场景写成文字,跃然纸上。这绝非易事。描述不足会让读者感到迷惑,仿佛近视眼看不清事物。而过度描述则会将读者淹没在细节和意象中。窍门就是要找一个适中的度。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就是对于人物和场景的描述都不要太多复杂,特别是那些人物的衣着长相之类的,写的太细,大家会迷失在这些细节当中,只要点到为止,我很喜欢作者这种思路,不知道大家有过这样的感受没有,国外的很多名著,都有这个特点,其实也是导致我非常讨厌看那些所谓名著的原因,人物名字难记就算了,那些大段大段的场景描述搞的人不知所云。这其实是很不好的,这些过多的细节描述,很大程度上是损害了故事本身,我本人非常赞同作者这个观点,作者认为,过多的描述会损害故事的推进,我也经常纳闷,你特么费劲写了这么多,对情节推进有什么用啊,太能作了吧。记住一个关键点,描述点到为止,重要的是推进故事的发展,我们的核心是讲故事,不是来看展览,如果有些场景有暗示性或者对后续的情节发展会起到关键性作用,那么这种详细的描述又另当别论。这种所谓对人物形象的描述过多,其实跟无聊的副词是一路货色。只要有少数几个精心选择的细节构成,就足以代表其他一切。
对话,除了人物的所作所为,对话是赋予人物音容笑貌,塑造人物的关键所在。你可以选择通过语言传达同样的信息,而且更传神,何况,好小说的重要法则之一就是,如果你可以将某事表现出来让读者看到,就决不要明讲出来。写好对话既是技术活,更是一种艺术。而写好对话的关键,与小说创作这门虚构艺术的其他一切一样,在于坦诚。
主题,不要急于表达主题思想,应该是先有故事再有主题,而不是反过来。我们的误区在于以为是先定一个主题,再来写一个故事,其实正好相反,事先定好的主题,当故事发展到一定阶段,很有可能会偏离主题,所以不要试图先定主题,故事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