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元
No.39/第二十二章/5
第二十二章 善后未善 严责弃守(之五)
这期间,新任参赞大臣杨芳因刚刚履新,不便力争,但他与长龄、武隆阿看法不同,由他缮写的回疆南路西四城“弃不如守”一折,从招佃、通商的角度,力议回疆与其放弃,不如固守,侃侃千五百余言,独断敢言,得到道光帝肯定。
在这以后,还有兵部尚书、后出任伊犁将军的玉麟,在奏陈治疆政策时,提出了与长龄相反的意见。玉麟在奏折中指出:回疆自归入中国版图,西四城不仅成为东部的藩篱,而且成为中国前、后藏及西北边境诸部的保障。如果西四城不设官兵,则阿克苏将成为边境,阿克苏以东的库车、喀喇沙尔、吐鲁番、哈密等城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西四城与东四城的关系,从形势上论,可谓唇亡齿寒;从地利上论,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三处是回疆的富庶之区。舍弃肥沃之地而守护贫瘠之地,等于把粮食赏给强盗。所以,要求把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驻地迁移至阿克苏,并非善策。其原文如下:
“伏思回疆自入版图,设官驻兵,不惟西四城为东道藩篱,南八城为西陲保障,即前后藏及西北沿边蒙古、番子部落,皆赖以巩固。若西四城不设官兵,仅令回人守土,诚恐回性无恒,又最畏布鲁特强横,转瞬即为外夷所有,则阿克苏又将为极边矣。其迤东之库车、喀喇沙尔、吐鲁番、哈密等城,必至渐不安堵。以形势论,唇亡则齿寒;以地利论,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三处为回疆殷实之区。舍沃壤而守瘠土,是藉寇兵而赍盗粮也……至请将喀什噶尔参赞移迁阿克苏,殊非善计。该处幅员狭隘,不足为重镇,且距喀城二千里,有鞭长不及之患。”
另外,玉麟在奏折中还盛赞“杨芳所谓守善于弃,实不易之论”,认为“其所陈招佃通商各条,则为治边良法”,请朝廷予以采用。
总之,以兵部尚书玉麟为首的官员主张坚守天山南部诸城。
道光帝在权衡利弊之后,否定了土司分封的意见,玉麟的治疆之策被道光帝所认可,并进一步坚定了道光帝设防回疆西部的思想。于是,在战后回疆体制上,道光帝维持旧制,仍将西四城置于清廷的直接管辖之下,严责弃守,不搞土司分封,东西兼顾,寸土不让。其做法尽管保守,却也避免因开历史倒车而出现重大失误。这无疑是正确的。它对维护回疆的稳定,有效地捍卫中国领土主权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以后历次回疆重大事件中,都显示出了重要作用。
一念可以丧邦,一念可以兴邦,只在愚智之间尔。
在回疆善后处理中出现“捐西守东之议”,再次暴露了一些朝中大臣的苟且逡巡、目光短浅,险些舍弃边疆沃土。若非道光帝胸中已有定见,摈弃此番陋议,回疆形势将不堪设想。
通观在回疆战后体制问题的处理上,尽管没有发生长龄、武隆阿那样的历史倒退,但从道光帝到大臣玉麟,他们在治疆政策上,也不过是墨守成规,一切照乾隆朝订立的旧章办理而已,仍旧实行军府制下的伯克制,即:仍将西四城及广大边疆地区视为内地屏障与藩篱,根本谈不上与时俱进,将天山南北看作与内地诸省同等重要的行政区域,没有强化对这些地区的有效行政管理。这不由得让人生叹:未能远谋。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已有人颇具远见卓识,提出了彻底解决回疆问题的一揽子方案。
就在天子脚下的北京城,有一位名叫龚自珍的浙江杭州进士素有才名,他审时度势,首议新疆设省。
龚自珍认识到西北边疆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于道光初年(1821~1822年)和道光九年(1829年)分别写成了《西域置行省议》和《御试安边绥远疏》两篇政论文章,强调新疆建省和废除伯克制的必要性。他的建议指出了解决新疆问题的方向,在当时有识之士中引起了共鸣,魏源、左宗棠也纷纷主张新疆改设行省。这一措施虽未被采纳,但它适应了当时的形势,显露出朝中有识之士处理新疆问题的战略眼光。
尤其是龚自珍那篇《御试安边绥远疏》,是他在殿试中针对张格尔叛乱后的南疆治理,大胆提出改革主张,洋洋千言,令阅卷考官都惊叹不已,但结果却由于楷书写得一般,只被打了个中等分数,连个优良都没评上,以致此番宏论未能上达天听,实在令人扼腕。
龚自珍一生不得志,四十八岁那年,他辞官归隐,身后留下了那句著名的慨叹:万马齐喑究可哀!
(本文属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道光平叛》实体书可登录当当网订阅)
(未完待续)
创作不易,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本书已出版。文中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交流请发简信。
更多章节,欢迎关注我的文集:历史小说《道光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