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式套用素材,巧写作文
说到写作文,很多考生都觉得没有素材可用。其实不是没有素材可用,而是考生不懂得用。要么是记不住素材,要么是记住了素材却用不上,而他人却运用得炉火纯青;更有考生发现,同样一个素材,别人用了得高分,自己也用了,但分数却不忍直视。其实作文素材应取之有道,用之有法。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素材应该记什么、怎么记、如何用。
素材有千千万万个,我们不可能全都能清清楚楚地记下来,再说了,写作文的时候,真正需要用上的,其实也就三五个大素材。因此,我们必须有选择地记。
漂亮的开头句
很多考生以为素材就是一个个人物、一段段故事,其实漂亮的句子、成语也是素材的一种。漂亮的句子太多了,我们主要记住三五个即可。这三五个一定要具有如下特点:可替换、积极向上、有固定模式。
例句: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堆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美;人生如果失去了真实的历程,也就失去了意义。
分析:这个句子确实具有如上所说的三个特点。大海、巨浪的翻滚,沙漠、飞沙的狂舞,人生、真实的历程,这都可以替换成别的词语。句子也明显是积极向上的格调。固定的模式表现为简单的排比句,运用了关联词“如果······就·····
怎么记?首先,要学会分析句子成分,这是一个排比句,由三个句子组成,每个句子都有统一的模式,运用关联词“如果······就······”。然后,要细分三个句子的成分,以第一个句子为例,其主语是大海,说到大海,我们就会想到波涛、巨浪,大海的特点是雄浑。其实我们记住一个句子,只要记到这里就够了。剩下的就需要我们学会套用,意思就是后面两个句子,我们可以不用背诵下来。在这里,笔者要向考生强调一个思想:素材,靠的是套用,不是简单的记忆。
如何用?套用,简单来说,就是仿写。仿写的方法很简单,大家都知道用相关的词语来替换即可。一般来说,前面两个简单句可以完全不变,只要改写最后一句即可。如句子一,我们可以用在“坚持”这一主题中,句子可写成: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美;人生如果失去了无怨的坚持,也就失去了成功的元素。句子一同样可以用在其他主题中,如“自由”“目标”等。套用,最重要的是要能选择合适的词汇,对词汇的选择要坚持如下特点:积极、一致、与主语特征相符。我们来看看“套用”的技巧——十词联想法。
比如例句中的“大海”一词,我们可以想象到哪十个相类似的词语呢?大家发散思维吧,然后再为这十个词想象其相关特性。
沙漠--飞舞的狂沙——壮美;
蓝天-——无边的湛蓝——壮丽;
长江——无尽的奔腾——雄壮;
猎豹——迅捷的速度——生存的可能;
孔雀——绚丽的羽毛——魅力;
黄莺——甜美的歌喉——价值;
人生——真实的历程——意义;
游戏——固定的规则——意思;
交易——相对的公平——可能;
朋友——固守的真诚——美好。
上述十个词汇只是笔者的即时联想,考生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联想训练。即使日常的积累甚少,如果考生用“十词联想法”来“强迫”自己去联想,还是可以联想出一定事物的。
【句子积紧库】
1.也许你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忍不
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也许你只是一条涓涓小溪,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也许你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终会翱翔蓝天。
2.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3.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悲观只能产生平庸,乐观才能造就卓绝。从卓绝的人那里,我们不难发现乐观的精神;从平庸的人那里,我们很容易找到阴郁的影子。
4.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彼岸;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5.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经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黄金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梨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
常见素材
此类称为常见素材,并不是说上述的漂亮的句子、成语是不常见的素材。其实这里所指的常见素材,就是考生平日常说的一般素材,它包括人物故事、典故、励志故事、寓言、新闻故事等。这种素材就更多了,随手一抓一大把,从哪里记起呢?这无疑成了很多考生困惑的地方。有选择分类记忆,也就是记几个人物传记,背几个典故,默记几个寓言故事;有的人按照主题来记忆素材,这也是很多教辅资料谈及的方法,比如按坚持、自由、选择····之类的主题分类记忆。
1.记什么样的素材
记素材,一定要记自己有感觉的,比方说,今天·你看了20个小故事,看的过程当中,你一定会比较喜欢其中的某一两个,那你一定要回头多看几眼这一两个素材,这样你就较容易记住。此外,如果遇到让你眼前一亮的,也就是平时较为少见的主题的素材,也需要多看几遍。考生可以利用吃饭的时间,或者每日闲暇的十几二十分钟看十来则短小的素材,按照以
上方法来记,剪贴那些自己想要记下来的素材,考试前回顾一下这些素材即可,无须背诵。
2.怎么记素材
怎么记素材呢?这是很关键的一步,记的过程中就已经涉及使用的可能,也就是说,我们在思考怎么记住这个素材的时候,就已经在思考这个素材可以怎么用了。我们来看下面这个素材。
愚钝的力量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从村子里找了两个人,一个愚钝且软弱,一个聪明且强壮。爱因斯坦找了一块两英亩左右的空地,给这两个人同样的工具,让他们在其间比赛挖井,看谁最先挖到水。愚钝的人接到工具后,二话没说,便脱掉上衣干起来。聪明的人稍作选择也大干起来。两个小时过去了,两人均挖了两米深,但均未见到水。聪明的人断定选择错了,觉得在原处继续挖下去是愚蠢的,便另选了块地方重挖。愚钝的人仍在原地吃力地挖着,又两个小时过去了,愚钝的人只挖了一米,而聪明的人又挖了两米深。愚钝的人仍在原地吃力地挖着,而聪明的人又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就又选了一块地方重挖。又两个小时过青去了,愚钝的人挖了半米,而聪明的人又挖了两米,但两人均未见到水。这时聪明的人泄气了,断定此地无水,他放弃了挖掘,离去了。而愚钝的人此时体力不支了,但他还是在原地挖,在他刚把一锨土掘出时,奇迹出现了,只见一股清水汩汩而出。比赛结果,这个愚钝的人获胜。爱因斯坦后来对学生说,智商稍高、条件优越、聪明强壮者不一定会得到成功,成功有时需要一种近乎愚钝的力量啊!
我们一定要尽量记住故事的梗概:两个人比赛挖井,一个聪明的人,一个愚钝的人。聪明的人到处都挖一挖,最后没能挖到水;愚钝的人坚持在一个地方挖,深挖之后挖到了水。故事最后升华为“成功有时候需要一种近乎愚钝的力量”。我们记一个素材,只要记住故事的梗概、关键人物,以及升华的主题即可。这个故事的梗概如上所述,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概括完了,要记住并不难。关键人物是一个聪明的人,一个愚钝的人,还有一个就是爱因斯坦,他是一个名人,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能够将爱因斯坦写出来,可以增加素材的可信度及力度。如果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一时忘记是谁做的实验,我们可以转变思路,不一定要写爱因斯坦,只要写成一个有名的科学家即可,切忌乱写。
接下来就是怎么扭转素材,发挥素材的各种可用性,使之变得“万能”。笔者之所以建议考生记住故事的梗概而无须一字不漏地背诵,是因为我们需要在故事的梗概上变换各种角度,编写出新的素材。这一则素材的主题是愚钝的力量,此外,仅仅从故事的梗概发散,这则素材还可以用到哪些方面呢?我们继续用上述的“十词联想法”来试一试。这和仿写不同,所谓“十词联想法”只是一种思维方式,不一定只有十个方向,可能更多,或者不到十个,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发散联想。
坚持的力量-这则素材很明显可以用在坚持这一主题中。这时我们可以怎么用这则素材呢?第一种用法,我们可以在原素材的基础上做一定的加工即可。比如在这个素材的最后,我们可以这么说:从中,我们可以看见愚钝的力量,但是这种愚钝的背后又何尝不是一种坚持的力量在起作用呢?一个聪明且强壮的人,如果根据自己对事态的观察、研究,凭借自己强壮的身躯,只要坚持,又怎么可能挖不到水呢?只因他缺少了坚持。第二种用法,改写故事。因为主题是“坚持”, 那考生在改写的过程中就要强调“坚持”与“三心二意”两者的区别,突出因坚持而达到的效果。
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我们要表达这一主题,上则素材无疑要换一种表述方式,从强调“愚钝的力量”转换到强调“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一主题。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下面改写的素材,将其与原素材做对比。
聪明反被聪明误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从村子里找了两个人,一个聪明且强壮,一个愚钝软弱。爱斯坦找了一块两英亩左右的空地,给这两个人同样的工具,让他们在其间比赛挖井,看谁最先挖到水。
……(该段落与原素材一致)
比赛结束,聪明且强壮的人最后输掉了比赛。这个聪明且强壮的人本来更有赢得比赛的优势,但是他却输在自以为是之下——聪明反被聪明误。
仔细比较,我们就能发现,其实不同的只有最后一段以及其他段落中的个别表述。同样的,考生可以继续在这个素材上发散思维,如做事、做人必须脚踏实地等。甚至可以扩写、续写该故事,如以合作为主题,写两个人合作挖井,此时可以将两者的特征稍作修改-聪明但软弱的人以及愚钝但强壮的人,两者互补合作……
此外,考生在看素材的过程中,总能够发现一些素材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也就是说,它们通过一定的融合,可以为同一个论点、同一个主题服务。这时候,考生就需要停下来认真地想一想,这些素材之间有什么联系,可以怎么样融合起来。我们来看以下两则素材。
向你的敌人敬杯酒
康熙大帝在位执政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位大臣及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给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鳌拜。”众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
他们逼着朕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我感谢他们。”
惧者生存
英特尔公司是微处理器制造业中的巨无霸,1996 年营业额达208亿美元,利润50亿美元。作为英特尔公司缔造者的格罗芙,1997年12月20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曾授予他本年度风云人物称号。这位世界信息产业的巨子在功成名就之后,将他辉煌成就的原因归结为“惧者生存”四个字。他说:只有那些恐惧感强烈、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下去。
这两个素材是笔者在二十多个素材中随机抽选出来的,在看的过程中,笔者根据自己的初步判断,认为两者可以为同样的主题服务。经过分析,确定二者确实有共同的主题——心存畏惧,才能得以生存;没有敌人给我们的恐惧,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成就。我们再看下面这则素材,看看能不能和《向你的敌人敬杯酒》《惧者生存》联系起来。
转换思维天地宽
在德国,有一个造纸工人在生产纸时,不小心弄错了配方,生产出了一批不能书写的废纸,因而,他被老板解雇。正在他灰心丧气、愁眉不展时,他的一位朋友劝他:“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不妨变换一种思路看看,也许从错误中找到有用的东西来。”于是,他发现,这批纸的吸水性能相当好,可以吸干家庭器具上的水分。接着,他把纸切成小块,取名“吸水纸”,拿到市场去卖,竞然十分畅销。后来,他申请了专利,独家生产吸水纸发了大财。
如果这个德国的造纸工人害怕犯错,犯错之后脑筋转不讨来,那他就错失了一次发财的机会;如果康熙大帝害怕他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以及鳌拜,那他极有可能落败于他的敌人之手,更不要谈为后世建立的丰功伟业。以上只是其中的一种联系,可能还有其他的联系,考生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而且,关键不在考生能够想到有几种联系,而在于考生能够养成这种思考的意识。这种意识对我们记住素材、运用素材有很大的帮助。
3.辨真伪
素材的来源甚广,质量参差不齐。然而好坏自有自己的判断,不过,有时候真伪就不易辨别。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看到关于名人的故事、名人名言时,一定要多一个心眼,通过其他渠道来确定素材所述是否属实。如果在印证中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版本,那这种素材,考生最好不要使用。相信考生通过“十词发散法”, 多发散、多思考,让素材变万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