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在简书上,写文章达到10篇的日子。比起优秀的简书创造者和大咖们,我实在是微不足道。
但是10篇文章,对我而言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一,我达到了一个月内申请创作者所需的最低要求之一,即一个月内发文达到10篇;第二,更为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的心态趋于平和了。之前我非常关心阅读量,如果文章阅读的人少 ,心中难免会有低落。
通过这10天的写作,我仿佛慢慢地找到了自己想要写作的方向。写文章是为了自己而写?还是为了获得大家的点赞?
01
我在思考,我到底为什么而写作?
正如人气作家田中泰延在《写你想读的文章》中所提到的:写文章是为了愉悦自己而不是为了取悦别人。只有自己写出的文章,自己觉得有意思那别人也才会有意思。
田中泰延在书中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在事象与意象交织出产生文章。事象,是我们耳闻目睹及了解的事情;当我们与事象接触,心灵为之触动,便产生把所见所想记录下来的念头。
所以,我想我应该沉淀下来。
写作最大的价值在于:第一、在于思想的交流。通过写作将自己的体验、感情,思想凝聚成的文章,与读者进行对话,通过读者的反馈获得新的价值。第二、写作于我而言,只是一种我喜欢的生活方式。
想明白了这一天点,我就不再这么急切的关心自己文章的阅读量了。当然对于点赞关注的朋友,我是非常感谢的,因为这也是大家的一种正向的反馈,它会促使自己不断的摸索写出好文章,也是对我的一种鼓励。
02
写作是输出,它可以倒逼输入。
这是尹红心、李伟在《费曼学习法》阐述的高效学习的方法。书中第16页提到罗伯特•莫顿著名的马太效应:“任何个体、群体或者地区,一旦在某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各大的成功和进步”。
通过写作这一输出方式,我认为,可以发现自己经年累月累积起来的优势和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藉此作为基点发力,相信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通过写作这一输出方式,我认为还可以在写作中不断进行“自我”审视。我是学法学出身,也知道经济学、社会学与法学的关系极为密切,但是对上述学科之间的链接如何打通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之前我明白持续不断思考可以借助以下方式:1、记日记的方式将思考外化;2、持续的学习;3、向优秀的人请教、与之交流。但是通过这几天持续写作,我一下将学科之间的链接打通了。看来写作是自我迭代的好方法。
这也可能是《费曼学习法》一书中提到的窗口期,即当我们对一个问题持续的关注和思考时,窗口期会打开,整个人的思维方式会提高到另一个层次。
总之,我又有点眩晕写作好处之嫌了,不过不相信的朋友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