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看《饱食穷民》,虽然揭露的是30年前的日本世相,但对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强大的冲击力。
书中采访了不同的人物,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为我们赤裸裸的呈现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下的阴暗面。
努力不一定会有回报
主要讲证券公司的一位职员,从开始年轻气盛充满斗志一直到为了生计过上了996的生活。因为填补工作的疏漏,不禁背负上巨额的贷款,最终承受不了心理和精神的压力走向灭亡。
我们现代的社会何尝不是如此,看似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一个个被摧残的遍体鳞伤的躯壳。过劳成为当前上班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每个人都在努力为更好的生活奋斗,但经济的压力、生活的重负却把人们卷入万劫不复的洪流中。
所以,我就在思考虽然躲过了战争,躲过了天灾人祸,躲过了疫情,然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竟然是我们自己。努力工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方面,但同时要回归家庭,融入真实的情感生活。家看似不重要,确是心灵的港湾,放下戒备舒缓身心的地方。努力不一定有回报,要学会适当的放松,有时候心里的那根弦绷得太紧,某一时刻必将会崩裂。
技术应激
什么是技术应激?
过度沉迷于和计算机对话,喜欢计算机超过了人类,身为人类的感情却陷入衰退状态,将这些症状综合在一起,就是“技术过度适应症”,也就是技术应激。
看了这一部分,我终于能够理解程序员的内心状态。计算机是一个逻辑关系的世界,非黑即白,如果从早到晚与计算机为伴,人类的思想也会被计算机同化,而程序员成为了最先被同化的一批人。
书中讲“我们人类获得生存价值感有两个条件:一是只为活动中的成就感,另一个是人际关系中获得亲密性带来的满足感”。但是现在快节奏的社会压迫人们,尤其是程序员们从事的行业只能通过工作去获得人生的满足。长此以往,他们只会逐渐变成没有情感、只会工作的机器。当然其他与计算机打交道其他行业也在慢慢往这个趋势发展。
空虚的灵魂
这一部分主要讲女人们为了保持美丽选择节食或者催吐。
虽然一直倡导男女平等,但整个社会对女性的价值观确实是扭曲的。评判女性的标准无非是白富美,美的标准就是瘦。为什么近几年医美行业如此兴盛,怕是与此价值观脱不了干系。除此之外,父母辈的人给女孩传递的思想就是只要嫁得好,一辈子享尽荣华富责。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女性对自己的定位出现了严重的偏颇,这也是导致婚姻生活不幸或者名存实亡的关键原因。为了填满内心的空虚,他们会选择病态的过食呕吐,只因在这个过程中能让他们空虚的灵魂有那么一瞬被填满。
如今的社会,人们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在精神世界中,我们是彻头彻尾的穷人。如何摆脱这种饱食穷民的现状,只有问问自己的内心,才能解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