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拖延
拖延往往是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事情,想到要做的事情让自己畏惧退缩了。同时冥思苦想此事,大脑痛觉中心被激活。更难受的是预感本身就令人痛苦,而不是做事情的过程。实际情况是,对一项任务的恐惧比这项任务更消耗时间和能量。
人们大多数讨厌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如果对某件事得心应手,自然会乐此不疲。也就是说大家都愿意呆在自己的舒适区。一旦接触不喜欢的事情,大脑痛觉中枢被激活,为了减轻痛苦,转向令自己开心的事情,刷刷微博,看看微信,点点小视频,获得暂时性的良好感觉。
习惯成自然,很容易就陷入拖延陷阱,任由自己沉沦于拖延的舒适反应,去最寻那短暂而微小的愉悦感。结果是慢慢失去自信,或作为技不如人的借口,甚至成为虚荣心的温床,总宣称自己压力大、身体差、表现不好。
试着一点点改变,好的习惯终身受益。比如:制定计划确定某一时间点,做某项具体任务,坚持下去成为自己的本能反应。习惯的关键在于:在执行习惯性动作时,不用集中注意力思考,这可以节省自身能量。关注于过程的培养,使之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