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以后,我常常思索一个问题:如果人生再给我一次选择,我是否还会选择远离父母、身在异乡的生活。一开始,答案是模糊的,现在,答案越来越清晰了:如果有来生,我一定会守在父母身边生活,而且与父母最好保持那种一碗汤的距离。
回想三十年来我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真得是太少了。我从上初中就开始寄宿,一个星期回家一趟,高中时一个月回家一趟,94年大学毕业后,就到了距家千里之外的昆山工作,基本上每年回家两趟,每次在家待四、五天。后来结婚、生女,每年连回家两次也没有保证了,在女儿10岁之前,我们没有回家过过年。那时候家里还没有车子,不敢带着孩子去挤春运期间的火车,太受罪了,所以都是在暑假期间带孩子回去住几天。在女儿10周岁时我们买了车,此后每年会开车回家过年,暑假期间我也会带女儿一起回去一趟,但最近几年又因种种特殊原因不能保证定期回家了:女儿中考完的那个暑假里,给女儿做牙齿矫正,天天跑医院,那个暑假未能回去;到了高中阶段,女儿学习越来越紧张了,高一暑假,因她参加了一个夏令营未能回家;去年春节时因为我精神状态不好,没有回家过年。本来打算今年暑假带女儿回去的,放假前学校特地召开了高二年级家长会,强调一定要利用好高中阶段最后一个暑假,而且布置了很多作业,每天完成作业后都要家长拍照发到班级群里,所以回家的计划又只得取消了。
还有一年女儿就上大学了,为了女儿明年的高考,我把很多事情都推到了明年暑假,而心中对父母的亏欠感,也越来越强烈。
对老公和女儿,我尽到了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责任: 从94年算起,我和老李一起走过了24年,他从一个毛头小伙到现在的中年大叔(但不油腻),也从青涩一步步走向成熟,期间我们有过争吵,有过埋怨,但现在更多的是多了一份理解,渴望一份相守。从女儿出生,除了在她10个月大时,母亲把她带回老家了一个多月(我后面就辞职把她带回来了),此后的十六年间,我事无巨细地照顾她,除参加了一次由我负责组织的公司三日游活动外,基本上没离开过她,其他类似外出活动我都是主动放弃,不放心她的生活得不到应有的照顾。现在女儿马上就成为一名大学生了,对她十七年的照顾,我尽到了一个母亲的责任。
而我的父母,已从年富力强的中年步入了现在的老年行列,在我工作后的24年间,我与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一年。我不知道母亲什么时候头发变白的,不知道父亲什么开始驼背的,不知道母亲有一颗大槽牙已经掉了好几年了,右面一侧牙齿已不能咀嚼硬物了,在我告诉她我种植了一颗牙,感觉挺好的,让她也去种一颗,她一听说要一万多块钱,连连说:哎呦,花那么多钱,不种!也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右脚落下了一个毛病,不能走长路,走路多了脚就痛......
家里的很多事情都是事后我才知道的,包括爷爷奶奶去世、父亲胃穿孔动手术、弟弟和弟媳多次吵架闹到离婚的地步……而在父母最需要安慰、最需要陪伴、最需要倾诉的时候,我都没能陪在他们身边……
年轻时候的我,任性、无知,只想着外面生活自由自在,不懂得体谅父母的心,不懂离别,离家和回家一样的满心欢喜,不曾有半点的离愁和伤感,更没读懂父母眼中的关切和不舍,或者说从来都未去关注过父母的心情吧。
所以,接下来的这十几年,我想好好陪陪父母,陪他们说说话,给他们做顿饭,带他们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风景。
大约每个人都是很无奈的,每个生命阶段有不同的使命,结婚成家、生儿育女,赡养父母,很难把所有的事情都兼顾到,而我,现在已完成了前面的任务,在女儿成家之前这个空档期内,无疑是照顾父母的最好时候了。
人生没有回头路,有些事情真得无力改变,但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我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一些阶段性的选择,避免给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