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葫芦是一个非常讨人喜欢的男生,他在大学有非常多的朋友,身边人对他的评价大多是善于言谈、张弛有度、幽默风趣。
前段时间他和我交谈控制欲的问题,说自己控制欲极强,常常以一种得到了就感觉会失去的态度与人交往。
只要拥有一段感情生活,不论是朋友还是恋人,都会对对方施加控制。
在他跟我交流之前,我完全没有觉知到,这么一个开朗的男生会这样想。
他还告诉我,他人看到的自己,都是他想让大家看到的模样。
因此他成为了一个美好的人,他通过刻意而适度的讨好来进行对人的控制。
当时的我也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没能给出他很好的建议,今天决定写下这些文字,送给刻意讨好别人的人。
说到控制这类词,大家第一眼的反映基本上都会是反感、厌恶,放在像葫芦这样的孩子身上却不应被人反感。
他们都怀着一颗爱他人的心,只想在别人的身上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心里却没有自己。
刻意讨好他人的人都有很强的共情能力,可以深切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和需求,才被人们标榜为高情商的人。
他们的讨好行为陷入了一种“讨好——要求被他人认可——提高讨好层次——要求被他人更多的认可”的螺旋上升状态中。
在上升螺旋因为对方而不能维持时,就会产生一种悲观的心理——谁都不认可我,我不是真的被谁需要。
这种悲观心理显示出一种交换趋势,即我对你付出了,你也应该对我有所答复,这样我才能体会到自己的存在。
只不过我不允许自己去直接要求你付出爱给我,做这种事情让我有些害羞。
显而易见的是,刻意讨好他人的人在进行讨好行为时,渴望的是对方对等的或者与自己预期相符的认可感。
如果对方毫无反应,他们就像坠入万丈深渊一样难受。
葫芦避免这类事情发生的办法是,利用自己共情的能力,模仿对方想交往的人的类型,以此来掩盖真实的却可能不讨喜的自己。
葫芦告诉我,他已经找不到真实的自己了,各种关系也非常假。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他们与人相处的模式已经失真,自己也倾向于隐藏自己真实的性格,以免和他人发生争执,也不敢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表达出来。
因为担心自己的“螺旋”难以为继,他们很容易察觉他人的神情、动作有何异样,以及时给予他人关爱,在他人向自己提出需求时,无法拒绝。
也无法对他人提出自己的需求,因为对他人提出需求就意味着把自己放在对方“螺旋”的被控制方,正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事实上随着讨好行为上升的,对方并没有认可感上升,而是自身廉价感以及对方易得感上升,这才是真实的“螺旋”。
更易产生“喜欢自己的自己不喜欢(不愿被控制),不喜欢自己的自己拼命喜欢(想要控制)”。
等到他们发现自己身边没有“螺旋”可以维持的时候,就会感觉自己一文不值,而且没有做好自己。
讨好,就是在降低自身价值,助长对方心安理得心理的过程。
刻意讨好他人的人的有三条假设:自身的存在体现在被他人认可的程度;人与人的交往永远是交换的过程;他人对自身的认可随着自己的讨好无限增长,即想象中的“螺旋”。
其实我们自身的存在并不仅仅呈现于被他人认可这一个维度。
我们共情能力好,所以很适合做一个倾听者。
我们获得了很多成就,所以别人赞赏我们。
我们非常有德行,所以他人以我们为榜样。
我们样貌气质极佳,所以更容易被人喜欢。
……
这些就是我们的存在,我们的能力、成就、道德、品质、样貌……都是我们存在的一部分。
正因为有我们这些部分存在的因,才有了别人怎么看待我们的果,而不是别人认可我们,我们这些部分才存在。
他人是因为我们这些特质中的一小部分或者总和而喜欢我们,也可以只因为我们是自己而喜欢我们。
认可自己本来就是一个活生生、有灵魂、鲜明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喜欢,况且被人喜欢这种事对于自身存在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认可自己的任何缺点和优点,不论是你的善良、你的可爱还是你的怯弱、你的胆小。
我们从来都存在,现在我们要看到自己。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问一对情侣为什么喜欢对方,很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被喜欢、被需求本来一种道不明、讲不清的事情。
人与人的交往也是如此,除非是类似于商业关系的交往,人们想和他人聊天、社交、玩耍并不是想要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而是因为这个人身上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吸引身边的人。
纯粹的感情从来都不是要交换些什么,而是单纯想要为对方做些什么、让对方好。
如果你想要纯粹的感情就必须去爱自己,然后爱他人。
永远不能抱着一颗想要在对方那里交换什么的心态去爱他人,那样的爱是变了味的。
当我们伪装自己得到他人喜爱时,从来都不能要求别人喜欢真实的自己。
因为我们自己都不相信对方会喜欢自己,刻意迎合营造的就是假象。
为什么他人对自身的认可不会随着自己的讨好无限增长?
就和我们吃止疼片一样,第一次吃很少就能缓解疼痛,随着次数逐渐增加,人体对药物产生更强的韧性,就需要吃更多的药物,韧性的增强导致药物成倍的增加。
当你的讨好行为不能维持曲线上升,他人接受讨好的韧性已经超过你所能给予的最多的。
人从来是不满足的,不满足根治于我们的基因里,正是不满足使得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也使得讨好行为最终趋于无效。
当我们要求认可时,我们更多的是要求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我们也想获得点什么,而他人的认也永远无法满足我们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我们讨好的过程中,我们本有的特质无法得到增进,却是在增进对方需要的特质。
这就导致我们无法自我实现,更无法自我超越。
我们活着本来就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别人。
无需证明,你从来存在,存在就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