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教育的终极是影响。我百分赞同,身教胜于言传。你想要孩子做成什么时,先问问自己能做到几分?当然,所有父母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孩子更需要榜样的引领,需要耳濡目染的影响。记得有一段有趣的父子对话,父亲说儿子,“你要好好学习,知道吗?林肯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是班上最好的学生了。”儿子的回答,“可是,林肯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都当上美国总统了。”事实就是这个样子,在埋怨孩子练字拖延时,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铺纸研墨好几天练不成一个字。在责备孩子写作业不专注时,想想我们看书时也会时不时掏出手机来刷刷存在感。在苛责孩子做事虎头蛇尾时,想想我们的读书、健身、减肥计划有几个是善始善终的。换成时下较为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原件上一片荒芜苍白,你凭什么要求复印件繁花似锦?
也有人说,当我们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但是我们要知道,孩子因我们而来,不是为我们而来。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未竟事业”全都转嫁到孩子身上,一个孩子很难背负起两个人、甚至更多人的人生使命。其实,就在我们期待孩子的成绩更好一点、书写更认真一点、表现更突出一点的时候,孩子对我们也是有所期待的,他们也希望妈妈对仪表更注重一点、给予的陪伴更多一些、事业上更进一步、表现得更加优秀。也就是说,你在望子成龙的同时,孩子也在望母成凤。
也是由此,我决定从改变自己入手,与孩子共同成长。我想要孩子爱阅读、敢朗诵、更大方,我就要自己先做出表率,身先士卒。于是,我和她一起报名参加新华书店举办的“朗读时光”活动。为了让她体验到更多的获得感,我特意挑了一首她比较熟悉的现代诗——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活动前我们一起准备,一遍遍的诵读。虽然最终她的舞台表现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值(也可能是我对那个彼时年仅三岁的小人人儿要求过高了)。但是回家后当晚,她手持一个长相颇似“话筒”的玩具,站在爬行垫的中央位置,嘴里念念有词:“大家好,我是董卿,有请9号周一诺朗读……”无人引导,有模有样。那一瞬间,我懂了孟母的心。时至今日,参加朗读活动已有一年的时间了。今年春天,四岁的暖暖受邀再次参加“朗读时光”的活动时,居然受到了电视台安然老师的高度嘉奖和台下陌生人(粉丝)的献花。但其中最打动我的是她候场时的认真,虽然妹妹一再盛情兴奋得邀请她去看旁边的滑梯,她始终不为所动,静等点名上场。待她上台后,我于台下听着她极其认真、极其用心、极其投入的朗诵时,突然间有一种要热泪盈眶的冲动。我知道感动我的不仅仅是她的声音、她的朗诵,这之中更有她的成长。
《礼记》中说“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现实中更没有从二三十岁当上父母的那一刻起,就能做到如如不动,了了分明的。为了匹配“妈妈”这个称谓,我始终奔跑在边学习边实践,努力变更好的路上。
可是你知道吗,孩子?其实妈妈的心里也住着一个没长大的小女孩,她有自己的需求,有自己的梦想,她想去追求所有美好的事物。但是,她更想给你最好的陪伴,与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