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对孩子的教育和关注度?主角苗苗和其他几个孩子相约一起自杀。当采访到苗苗父亲时,他说:给她吃好的,穿好的,还要啥?从这里不难看出苗苗父亲对苗苗的关爱仅限于物质上的供给,只是表面上的关爱。现代父母对孩子的笔并不少,但是社会快节奏下,很多成年人的思想都停留在现实生活的世俗繁琐上,或者说他们的生活也有太多忧愁从而忽视了或者是有心无力。很多时候,他们会拿自己的童年作为比较或者参照,因此,他们并未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无法倾听他们的忧愁烦恼,在青春期里的成长。
现在学校的老师职责还停留在过去社会的授业解惑么?我们在教导知识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关注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表现?去了解课堂之下学生之间的摩擦烦恼。当学生犯错时,呵斥是最恰当解决的方法么?在学校发生自杀事件后,学校要求每个家长到学校带孩子。小杨的家长没有来,他打算自己回家,被老师呵斥了。老师也有自己的生活,也会有自己的烦恼,但是情绪不应该带给学生。在被呵斥之后,小杨回家就自杀了。或许柴静的有句话说的对:“有这样的事情作为推力推她去寻短见,总会有拉力拉着她让他能够留恋这人世间。”一个上学的孩子的生活主要就是在学校和家里。如果老师能够给予教导关怀。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应对措施上的履行是不是会不一样?
这件事情发生的起因并没有具体的结论。柴静只是作为记者给了我们真实客观的报道。第一个女孩苗苗自杀后,其他孩子接连自杀。她们定下誓言要同甘共苦。她们把死亡定义为到另一个世界的美好生活。在我们看来幼稚荒诞的需要或许是她们内心最纯真的坚信。记者采访自杀的孩子,问他们为什么不告诉家长?他们回答:不相信他们的话。问他们什么是理解人?他们的回答是:能听人说话。这个社会删了太多倾听和耐心。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仅仅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孩子心里承受能力越来越脆弱紧张。很多时候犯罪就是从学校里开始发芽的。另外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校和家长都没有正式对孩子关于性的教育和告诫。
苗苗的自杀是因为她觉得收到了侮辱她被一个男孩子摸胸,并且被说了出来小杨在被传讯后因为解释没有和苗苗发生关系,但是调查的重案组不听,于是他回去后就自杀了,他受不了侮辱。侮辱和尊严对于成年人和孩子是两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