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你的优势变成了短板?
写在篇前:如痴如醉的高等教育之后,我多多少少也面对曾面对过几次重要的人生抉择和对前路的探望。二十几岁的人大抵都喜欢把一些小情绪夸张地放大然后抓住不放,却对那些足以使自己逐渐蜕变的碎片化体验匆匆一瞥,而往往就是心头那些如浮光掠影般留下的碎片组成了真正让人成为“人”的东西。
人有时候会败给那些令自己引以为傲的事情上。
我开始有这种感触完全是因为我曾经在骄傲和自卑中浮浮沉沉,对自己的能力评估也大起大落。迷茫过后终于明白,有时候的失败只是因为在某个特殊的时候,自己的优势成为了短板。
我是英语专业出身,在很多四级没过的理科生面前我确实会有种优越感。毕业后我一度不敢找工作,因为我发现离开课堂,我对英语并不擅长。但好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收留了我,而我的水平带给我的是同事的白眼和学生课堂上的顶撞,这让我一度崩溃。(大学是不是努力学习这个先不提哈)
在我经受了无数次扪心自问后,我放弃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我清楚地记得当初有人说,大学选择学习外语就要经得住枯燥的学习,很枯燥很枯燥,而我因为高考英语分数不错,就草率地选择了英语,而没有想过我是不是那种“注意力如神灯万年永不灭”的人,现在有这种下场也是我罪有应得。我开始意识到当时的决定方式多么愚蠢。
但是我的汉语不错,我一直是个文艺青年。在上大学我一直沉溺于自己的小世界,喜欢风花雪月的古诗词歌赋,喜欢后现代主义的抽象飘渺,辞职后我便去了一家公司做文案,整日与文字为伍。我依旧沉浸在自己的语言世界里,主管让我写一句广告词,我美滋滋地写下一句古诗,主管让我写一段策划案,我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心得感悟而后自鸣得意。我认为我的文字功底过关,我认为我写的东西是美的,我认为我写的东西无可挑剔。但是领导的评语是,你根本不懂什么叫文案。
我忘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或者愿意用自己有限的闲暇时光去领略生涩难以读通的古文,并不是写出这样极致画面感和伤春悲秋的文字就代表文笔过硬。我需要做的,是暂时放下那不合时宜的偏执,用那些沉醉在在细腻古文字中给我的语感去找寻能够一语戳中现代人心窝子的犀利,是带着那些字句从自己的世界跳出来与今天的美好会面,让激荡在心中的悠悠古韵和现代化文明交相辉映。
如果只单纯地把这种转变理解为迎合读者、领导甚至客户,那不是真文青,而是真狭隘,我相信传承千年的汉语不需要狭隘的继承者。如此,优势才真的可以叫做优势,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那天看到一篇故事,一位主管与另一家公司的负责人见面,该负责人问,你们老板干什么去了,说好今天见面的。主管回答说,老板今天临时召开一个重要的股东大会,所以没能在场。这时他们公司一个刚毕业的姑娘推开门说,我们老板今天出去嗨了,说完扬了扬她白皙的脸蛋,两酒窝恰到好处地出现在她萌萌的脸上。顿觉尴尬的主管解释说,我们老板为人乐观,平时越忙他越说嗨。可能这姑娘觉得她的呆萌会化解洽谈中的尴尬和紧张气氛,但是众人都喜爱的呆萌却成为了她的职场断崖。而这篇故事的叙述者就是这个主管,他的评价是:姑娘,你那不是萌,是傻。
何为优势何为短板并不是绝对的,用对地方就是优势,选错方向就要遭遇滑铁卢。如何定位,全在自己。知道审时度势,才是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