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统编教材培训会继续在阊江小学四楼会议室进行,县教研室副主任谭六儿老师亲自上场,为老师们做《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的讲座。
讲座前,谭老师反复强调,国家花大力气推行统编教材,就是为了全面体现国家意志,国家花大力气培训统编教材,就是为了引导树立国家意识。所以,我们每一位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都承担着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用好统编教材,教好小学语文,育好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因此,这一次的县级培训是针对祁门县城乡学校所有四至六年级语文教师的全员培训,如果确有实际情况不能参加此次统编教材培训,必须要在开学初自学教师参考用书,并撰写不少于四千字的学习心得上交教研室。当然,也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都能认真倾听,积极消化,快速吸收,为即将开始的教学创造最好的前提与条件。
对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来说,统编教材的全面推行应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教学挑战,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成长良机。要想以最佳姿态迎接挑战面对良机,我觉得首先一定要明确一个“核心理念”,那就是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倒底是什么?四个方面: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一定要认识一个双线结构,这是我们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最显著的特点,即: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最后还要了解“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
相比于旧教科书,统编教材在保持精读课和略读课大框架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对阅读写作和传统文化做了一些大胆变革。首先是单元增加新内容。统编教材新增了三个特色单元,分别是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和文体单元。其次是口语交际和习作明显分开,同时四至六年级增设了一次“快乐读书吧”,五六年级的“回顾与拓展”改成“语文园地”,并在“语文园地”中保留“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增设“词句段运用”与“书写提示”。再次是古诗文明显增加,尤其是在三年级就开始接触文言文。最后是单元导语双线更加清晰,虽然课文篇数基本上没有增加,却大量增设了“阅读链接”,从而实现扩大学生阅读面和增加学生阅读量的目标。
要想真正地用好统编教材,教好小学语文,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都要在文化奠基、思维发展、阅读进阶和表达提升四个板块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
所谓的“文化奠基”,指的就是我们的统编教材和语文教学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要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文化”的意思很深很广,在这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中国本土文化,一个是世界多元文化。在六年级统编教材中,文化的影子随处可见,其中,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便是古诗文,有相关的古诗文主题单元,有文末的古诗文阅读链接,还有课后的古诗文日积月累……此外,民风民俗和传统艺术以及有关国家、政党、榜样、民族精神等方面的革命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在教材中的各个位置都有主要呈现。
在教学这些不同位置的不同文化时,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完全不一样的。例如,在教学革命文化题材单元时,我们首先一定要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明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有哪些以及目标如何落实;其次要指导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探索和把握作者的思路,了解作者怎样表达思想感情;在此还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找到他们与作者思想感情的相通之处,在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最后还要感受人物形象和高尚品质,学习运用文章的表达方法在语言文字和情感方面都有所得。
所谓“思维发展”,意思是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如何才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获得思维发展与提升呢?下面,就以形象思维为例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一、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导读提示,为了达成这一学习目标,四篇课文的课后习题提供了清晰的教学策略:《草原》“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古诗词三首》“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是把文字变成画面。《丁香结》“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这是鼓励学生根据作者的联想由此及彼。“交流平台”的阅读资料告诉学生融入自己的感情,可以让想象更加丰富。“习作”的写作要求也提醒学生要发挥想象,把想象中的画面记用文字表达出来。
二、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与联想,体会艺术之美。这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导读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