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青春记忆”征文比赛以来,大家都在积极投稿。到现在张老师已经出了好几期的作品。我却迟迟没有动笔。写作这种东西有了文字基础后,更需要的是灵感。我不想刻意的去追忆某一段青春。更想的是等待某个时机,与青春的记忆来一场邂逅。感情真挚的流出,文字也就水到渠成。这才是我想要的一种写作状态。
可是我为什么迟迟没有动笔呢?一来我觉得青春记忆是个很大很笼统的命题,一时没有找到写作的切入点。二来我似乎觉得我的青春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整个青春时代,都在埋头苦学。真的是十年寒窗苦读。真的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所以尽管考了个不太好的大学,但也可以无怨无悔的说出,我已经尽了我所有的力气了。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可能我资质也就这样了。
高中是在邢台市一中读的。当年我以全县第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邢台市一中录取了。那年的夏天,空气里仿佛都弥漫着棉花糖的味道。爸爸高兴的几乎要流出热泪来。在爸爸心里,在当时的情况,踏入邢台市一中,意味着踏入名牌大学已经半个门槛了。
我从一个小县城来到了市里读书。大部分是走读的学生。我当然是住宿。好在舍友都很好。妹妹出嫁那天,我们还说到,现在校园欺凌特别厉害。大妹问我和小妹,你俩有没有被人欺负过?还好,我没有被宿舍姐妹欺负过。很庆幸,在我的记忆里,似乎都是挺美好的回忆。
大部分来自邢台市各个县里。知道这么远来求学,大家都很拼,很努力。很多时侯。宿舍灯熄灭了,有个女同学还要去楼道里,或者水房里学习。不知道她几点睡觉的。还有一个同学,是邢台县山里的。她家住在半山腰上,听她说,她家住的房子都是他爸从山上背的石头自己盖的。这在我听来觉得很不可思议。
这个女同学家种核桃。也是通过她我才知道核桃原来长在树上。我一直以为长在土里呢。有时候放假回家,她也回给我们带来她家的山核桃。她学习很好,也很聪明。后来她考上了南京外国语大学,还学的法文。前几年在网络上还有联系。这几年也断了音信。想必她肯定已经不是那个山里的姑娘了,良好的教育应该给了她一条走出大山的资本。也许她正在法国从事着工作,或者当一名白领。总之我想的是她一定是优秀的。
那时候印象很深刻的还有一件事,就是我的地理老师的老公,从事国际贸易工作。认识一位韩国商人。那个韩国人一定要资助中国的学生。那个韩国人也富有。在学校里资助每个年级大约200人。而且连续资助到毕业。这其中我宿舍那位山里的女同学就被选为资助对象了。
十几年前,一个月二三百的生活费。这个韩国人每次都准时给贫困生资助。我记得很清楚用一个信封包着生活费。让我最记忆深刻的是,里面还有一张卡片,上边写着“孩子,请你一定不要对这个世界绝望。因为还有像我一样的很多人在爱着你。”当时我看到这句话,虽然没有见过这个韩国人,但在我心里他是那么的伟大。
当然我没有申请,因为我知道学校里有很多的贫困但是优秀奖的学生。他们更需要这份来自国际友人的帮助。我们班就有一个学习特别好的男同学。我给你说他家庭困难到什么程度。所有的课外书,他都买不起。他借同学的,然后他不能往书上写。全部在脑子里做题。而且为了节省时间草稿纸,所有数学物理之类的,全部心算脑算。只是在非得动笔的情况下,才用稿纸。高考那年,他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当然我的高中记忆,我的青春记忆还有很多,有限的篇幅,我无法都表达清楚。但今天我的主题是有的。那就是青春的记忆带着努力,带着奋斗,带着爱,带着感恩。这两位贫寒的同学,在有爱心的友人资助下考上了名牌大学。而这终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而我也带着这份爱,带着那个国际友人的嘱托,即使前方路漫漫,也依然不会对这世界绝望。因为还有很多在爱着的人们温暖着这个世界。纵使世界再黑暗,总有人心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