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凉之思

唐朝诗人刘禹锡《秋词》诗中有一名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楚国辞人宋玉也有见落叶而突发悲秋之感叹的描述。可见,古来文人骚客都对秋日的凄疓有着深深的感触。

今天是国庆放假的最后一日,妻子与我结伴逛早市。妻子有个出门先查当日气温的习惯,看了一眼手机中标注的气温度数,嘱咐我要加衣服,今早秋凉,气温较低。未出门之前,我侧耳倾听着街道旁高大法桐树枝叶相碰而发出的“沙沙”声响;通过后窗望见已泛黄的树叶与浓密的枝梢,斑驳陆离,在晨风中互疏互拥、互簇互散翩翩起舞、张牙舞爪,尽显猛兽奇鬼之状。

妻子与我皆穿了一件内带衬里的外罩,刚一推开楼宇门,一股冷气迎面扑来,还真让我们不禁寒噤连连,深深感受到穷秋之寒凉。阵阵凉气袭来,让我再次认识到秋暮已至,冬天又要来了。禁不住感叹时光匆匆,今年又将迎来年终岁尾。

回首今春,浅草刚没脚踝之际,我与妻子一同观赏凤凰湖春光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那些嫩绿的小草碧翠如滴,草间各色小花迎日绽放,让人留恋忘返;各种花树争奇斗艳,各式花卉千姿百态,媚态毕显,竞相争当春天的使者;广阔湖面上,野鸭一会儿在湖面自在游动,一会儿潜入水下,戏水畅游悠闲常忘昏晓。

春日,和煦暖风尚存记忆;一转眼,暮秋萧瑟之风,已变得如此寒气逼人。不免感叹,时光荏苒,四季周而复始,人生无常。回想自己虽还不足知天命之岁,已经目睹过多少老者见背,同辈夭折的情景;感受过多少,生死离别的人生之感伤。

每每回乡祭奠先人亡魂,亲历先人安息的山峦坟冢之际,都能看看山坡上不断新增的墓碑。心想不知又是哪些乡邻老者,告别亲人安眠九泉。蔑去留,轻去就,毕竟是古圣人雅士之高尚境界,平常之人岂有如此胸襟。每看到如此情景,我常常会禁不住潸然而泪下。

此情此景,我会时常吟诵汉乐府诗《长歌行》中诗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早恐秋节至,焜黄花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由此,我又会徒生欣慰之情。自己一生虽无太大建树,但毕竟未蹉跎过韶华春光。

人生之路,由咿呀学语,蹒跚走路,求学博闻,最后服务社会,常人都要经历的人生历程。只要我们珍惜上天赐予的宝贵光阴,就会有不同凡响的过往,有的甚至还会创造出辉煌业绩,为人类共同的事业不懈奋斗一生。如此来过,就没有人生的余憾,充实的人生谁还会去思考明去而今留。

只有蹉跎岁月者,在他离开世上之际,尚会悔恨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待,忘记了自己的使命与担当,耽误了太多宝贵时间与人生良机,浑浑噩噩徒来世间一遭。

落叶归根,枯草膏土,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它们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人们不会忘记它春天碧翠的身影,夏季繁茂的枝叶,暮秋枯槁金黄仍不忘点缀一方山丘。纵然它们坠落树下、埋入山坡,也将肥沃一方土壤。

是啊,只要尽其所能,何需计较世间存续时短时长。如若终日醉生梦死,空耗时光,只是酒囊饭袋、行尸走肉而已,去留令人无感,纵使赖在世间如早日离去有何两样。

莫悲秋凉,相信落下的树叶与枯槁的野草,它们将孕育着新的希望。要坚信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摧枯拉朽,推陈出新。来年春光又将重现姹紫嫣红、郁郁葱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