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五岁学琴,我基本不懂琴,小时候还能跟着她听听课,早就已经听不懂课程,家里陪练更是使不上劲,后来干脆不陪了。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儿一步步走来,琴路却一路顺利,去年一举第一次考级一举拿下十级,也参加过各种比赛,在一次次比赛中,从小胆小内向的女儿变得大方、自信起来!
前一个月,在钢琴老师的推荐下,女儿又参加了一次钢琴比赛。初赛表现较好,但因为曲子一出手就错了一个音和尾部的刮奏没处理好,成绩偏低,虽还是通过了预赛,但评委们都说有点可惜——她可以弹得更好。初赛结束,被在现场的钢琴老师留下来现场教,很奇怪,在家练了很多遍都不对的刮奏,那一下却突然找到了感觉!于是,回家继续练习。复赛的前一天晚上,我出门跑步,留她一人在家:自己拿出老师给的示范录音,对比着练习。端午节那天举行复赛,高手云集,在她之前有一个选手竟然和她弹一样的曲子,不过连我这个外行也听出很多问题,她自然又自信了很多。
轮到她上场了,我的心里莫名紧张起来!却还要忙着帮她调整心情:深呼吸,深呼吸!上台要多微笑,微笑的女孩运气好。。。。鬼知道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女儿上台了!开场非常好,没有错,然后一路都很顺畅,我看到三个评委频频点头,交头接耳,还有一个索性在桌上用双手跟着女儿空弹起来,上次没有完成的刮奏这次完成的很好!比赛完,谢幕的时候,女儿留给评为一个甜甜的微笑,评委也笑了。
比完之后,我兴奋地和女儿说:“今天发挥的不错,肯定能进总决赛!”
这几天,女儿天天都很关心主办方的微信号,看看比赛成绩有没有出来。昨天我们在还琴的路上,又说:“妈妈,我好紧张啊!”我说:“没关系的,我敢保证,你肯定能进决赛!”她又担心地说:“但是那一组弹得好的也不少啊!”看来,有点小焦虑呢!到了老师那里,老师也说女儿那天发挥的很好,但是,她们这一组里有一个选手是评委的学生,如果只选一个的话有可能女儿就会选不上。
还完琴出来,我倒是担心起来:“照老师说的这样的话,可能上不了决赛了。。。。”女儿又开始焦虑起来。我突然想起前几天万维钢老师《精英日课》中说到的“控制二分法”,于是和女儿又开始了一番唠叨:“女儿,我们比赛的目的是什么?不是拿几等奖,而是过程中对自己的锻炼。你在比赛前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比赛中也发挥的很好!这就行了啊。我们能控制的是我们自己,而比赛结果是我们不能控制的,那我们就控制好我们能控制的,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比赛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女儿似乎懂了,我又说:“其实,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你会遇到很多这样的考验,比如比赛、考试、工作、晋升等等,我们只能控制好我们能控制的,不能控制的就随他去吧。不要太在意结果,做好自己就行啦!”经过这一番开导,女儿终于想通了,不再焦虑:“妈妈,我想吃鸡翅。。。。”
今天,在我和女儿的期待中终于查到了成绩,女儿一等奖,她很兴奋,似乎有些骄傲:“看,我平时花的时间不多还能得一等奖,我还是很厉害的吧!”再仔细一看,她的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差距并不大哦,所以我又开始唠叨:“即使得了一等奖,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看看你和二等奖的差距,说明你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不要骄傲,继续努力,决赛争取更好的成绩!”"不过我们来总结一下,你的一等奖的原因。首先得益于你前一天的刻意练习,你找到了一个好教练,就是老师给你发的录音;另外,那天你练习时是有目标的,所以练习效果很好;第三,前面那个和你弹同一首曲子的女孩弹的太烂了,一对比你的分数自然很高;第四就是,爱笑的女孩运气好!哈哈!”女儿又笑了!
其实,陪伴女儿比赛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