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吉尔老城:摩洛哥市井文化的缩影——南欧北非四国行之八

虽然,西班牙与摩洛哥是两个国家,甚至一个属于欧洲,一个属于非洲,但从西班牙到摩洛哥,更具体的说,从西班牙的塔里法到摩洛哥的丹吉尔,只需跨越仅有14.3千米、航程1小时、轮渡单程票价也仅需42欧元的直布罗陀海峡,就可直达丹吉尔的老城区。

我们搭乘的是下午六点的轮渡,人不多,船很大,感觉还是比较舒适和便捷。在常规性地顺利办好入境手续后,我第一次踏上了摩洛哥、也是第一次踏上了非洲大地。

丹吉尔,地处摩洛哥的最北端,位于直布罗陀海峡南岸的丹吉尔湾口,距离亚欧大陆仅有11~15千米,是东进地中海或西出大西洋所有船只的必经之地,素有“世界交通十字路口”之称,是欧洲与非洲、地中海与大西洋的交通枢纽。

丹吉尔是摩洛哥一个重要的海港城市,且由于一直是军事战略要地的特殊环境,许多年来,也就成为了大量各国间谍活动的集聚地,据说,电影《谍影重重》就是在这里根据相关素材拍摄的。

这座城市依山傍海而建,很干净、很漂亮、绿化也很好,感觉是特别的令人神清气朗,心旷神怡。加上丹吉尔属于典型地中海气候,夏季平均气温在25℃左右,是天选的避暑胜地,又被誉为“摩洛哥夏都”。

丹吉尔的旅游资源丰富,其最大亮点是能较好地融合了地中海气候、自然风光和人造景观的优势,如我们这次前往打卡的卡斯巴大灯塔和大力神洞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卡斯巴大灯塔,坐落于非洲大陆最北端的丹吉尔的斯帕特尔角,三面环海,西临大西洋,东接地中海,是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地理标志。灯塔建于1864年,现今,不仅成为了当地一个颇受游客青睐的景点,而且,仍在为海上过往的船只提供正常的导航服务。

大力神洞离卡斯巴大灯塔仅有15分钟的车程,毗邻直布罗陀海峡的入海口。其洞口处自然形成的缺口呈现完整的非洲大陆轮廓,这种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又使其获得"非洲洞"之名。遗憾的是,不知是什么原因,我们到达时,洞口紧锁,无法窥见大力神洞的全貌。

丹吉尔的大洋风光、海岸风景是引人入胜的。然而,如果重点从人文历史的角度去考量,我似乎又对丹吉尔老城区的风情、风貌有着更为浓烈的兴趣,对北非这片陌生土地上市井百姓的烟火生活更觉亲切实在。

据资料记载,丹吉尔不仅是摩洛哥、还是非洲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初始建市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因为我们这次下榻的酒店在新城区,又专门去了旧城区游览,我发现,丹吉尔新城和旧城的区分十分清晰,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看见,新城区多是欧式建筑,高楼大厦林立,街道宽阔笔直,豪华的宾馆、商场和别致典雅的住宅格外引人注目。条条大道花木争荣,街心公园随处可见,走在城市里,就宛如在一片绿叶繁茂、鲜花艳丽的海洋中徜徉。

丹吉尔的旧城区则被誉为《一千零一夜》的现实缩影:道路曲折起伏,街巷狭窄交错,房屋低矮密集,结构千形百态,装饰五彩缤纷,手工作坊密布其间,小商品琳琅满目,小食品香气扑鼻,人流摩肩接踵,浓郁的市井烟火扑面而来。

在旧城区似乎走不完的街巷里,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喧嚣热闹,如果不是有当地导游的带领,那兜兜转转的街巷布局,着实会让初访这里且又语言不通的我们,辨不清东南西北,找不着出入之口。

在各种旅游资料的介绍中,丹吉尔老城区,一直都以迷宫般的街巷、传统的集市和混合着伊斯兰与欧洲风格的建筑而著称,是摩洛哥最具历史与文化多元性的区域之一。

拥有2600年历史的丹吉尔老城区,无可奈何又较完美地融合了腓尼基、罗马、阿拉伯及欧洲的殖民文化,不仅实在地见证了丹吉尔的历史变迁,也保留下了当地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建筑风貌,是旅行者感受摩洛哥市井文化的最佳去处。

世事沧桑,时光荏苒。我似乎看见了,作为摩洛哥、甚至是全世界最古城的城市之一、延续了2600年的市井烟火,仍然飘散在丹吉尔老城区的街巷里弄间,飘散在今日丹吉尔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中,出飘散在摩洛哥每一个大小新旧的城市里……

显然,2600年来,丹吉尔的城市面积已是老城区的无数倍,市容市貌和城市的文明程度也早已今非昔比。但今天这个已经承载着更多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丹吉尔,其精髓、风骨、基因、秩序都应是发根于老城区,都与老城区的市井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根本上,老城区的市井文化就是今天丹吉尔城市文化最精华的缩影。

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今日丹吉尔刚健雄浑的金声玉振中,总能隐约听见老城区2600年来的晨钟暮鼓在其中悠然回响。我更是相信,今日丹吉尔文化厚度与高度的延伸、礼乐与秩序的优化、城市的改造与创新,一定离不了古老都城的念念初心。

然,建中立极,千变不离其宗;一脉相承,万化不出其道。或,也算是这番丹吉尔老城区之行带给我的一点启示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