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奴对于唐朝贵族来说,相当于现在的菲佣吧,甚至比菲佣要多才多艺的多。
1
首先来看看昆仑奴的技艺,有一帮昆仑奴是好的水手,在大江大河上如果船遇到危险,昆仑奴会下水修船,有昆仑奴的船,就是安全的标志,《萍州可谈》中记载了昆仑奴水性之好:
海中不畏风涛,惟惧靠搁。……船忽发漏,即不可入治,令鬼奴持刀絮自外补之。鬼奴善游,入水不瞑。
船漏了,昆仑奴可以拿着刀下水补船的窟窿,这些昆仑诺水性好到什么地步呢?入水不暝,也就是在水里能睁着眼,这种特殊工种在唐朝那个水运极不发达的年代,简直是不可或缺的人才。
这种昆仑奴大多应该来自南亚,因为非洲的黑人水性应该没有这么好。
还有一类昆仑奴据说是会种地的,《太平广记》中写过一个种菜老头张老的故事,这个张老大约就是张果老。
张老邻居叫韦恕,在扬州做过曹掾,也算有头有脸的人。
韦家有个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张老想托托邻居媒婆去韦家提亲,媒婆说:您老都八十了,想找个十八的,您这不是让我去人家府上讨骂吗。
但是张老再三恳求,没办法,媒婆之好去韦家提亲,结果被骂出来。
过了几天,张老又恳请媒婆去韦家提亲,还给了很多好处,媒婆一看,看在钱的份上,我就再让人骂一回吧。
结果这次韦家没骂她,告诉她:张老头不是想娶我家闺女吗?行。让他准备一牛车黄金当聘礼,要999.999纯度的黄金。
媒婆心说您这是跟秃子要头发啊,一个种菜的老头几辈子能挣一车黄金啊。回去一说,结果张老满口答应。
第二天就准备了一车黄金上门提亲了。
韦家一看没办法,只好把女儿嫁给张老。
真的是十八姑娘八十郎,一树梨花压海棠啊,韦家姑娘嫁过去后每天穿着粗布衣衫,和张老挑粪种菜。
韦家人一看,这不行,太丢我们韦家人的脸了。
韦恕于是找来张老说:你们两口子能不能搬搬家,别在我眼皮子底下晃荡,我们韦家也算有头有脸的人家,让人知道我们韦家姑娘嫁了一个种菜的老头,天天种菜,这人我们丢不起。
张老说:好的。我在天坛山有个小宅子,如果您想女儿了,可以来天坛山看她。
第二天张老就套了辆破牛车,和韦氏走了。
后来韦恕想女儿了,派大儿子去天坛山看看女儿过得咋样,如果不好就接济一下他们。
结果韦大公子进了天坛山南就看见一个昆仑奴在驾着牛耕地,看到他热情的打招呼:
到天坛南,适遇一昆仑奴,驾黄牛耕田,问曰:“此有张老家庄否?”昆仑投杖拜曰:“大郎子何久不来?庄去此甚近,某当前引。”
然后韦大公子才知道天坛山远来是仙山,仙人张老或者张果老都用昆仑奴耕田种地,可见昆仑奴在那个时候真的是很抢手。
2
昆仑奴不但有技术型选手,还有娱乐高手。有的昆仑奴能歌善舞。
在唐朝娱乐事业还是很发达的,唐玄宗李隆基就是此中高手,他亲自参与编订《霓裳羽衣舞》,后世把梨园行业的祖师爷定为唐玄宗,不是没有道理的。
唐朝上层对音乐舞蹈一直很重视,唐太宗在当太子时曾经组织过大型歌舞节目《秦王破阵舞》。
而唐高宗唐玄宗也曾经组织改良和演出过自己的破阵乐,皇帝对音乐如此重视和喜欢,臣子们当然不能不喜欢,上有所好下必同之。
唐朝有很多关于音乐的记载,有名的音乐家像李龟年。
在这些音乐达人里,也有昆仑奴的身影,元稹在他的《琵琶歌》中就曾写过:
琵琶宫调八十一,旋宫三调弹不出。玄宗偏许贺怀智,段师此艺还相匹。自后流传指拨衰,昆仑善才徒尔为。
能歌善舞的昆仑奴,大约不是来自南亚就是来自非洲,他们的乐感普遍好于中原人。
第三类昆仑奴就是擅长驯化大型动物,比如大象。
在敦煌壁画中有很多昆仑奴驯象驯狮的绘画,动物表演大约也是唐朝贵族的娱乐项目之一。
唐诗中也写过昆仑奴和他们的表演:
昆仑儿,骑白象,时时锁著师子项。奚奴跨马不搭鞍,立走水牛惊汉官。
喜欢驯养大象昆路奴大约南亚人比较多吧。
3
技术型的昆仑奴在唐朝是刚需,尤其是那些水手们,是不可或缺的紧缺人才。
娱乐性的昆路奴更是唐朝达官贵人们打发无聊时光不可或缺的。
而有些昆仑奴竟然还有特异功能,像唐传奇《昆仑奴》中哪位会飞檐走壁,能帮助青年男女约会的昆仑奴,就像漫威的彩蛋一样能给人带来惊喜。
==================
文:薛白袍
欢迎点赞,欢迎讨论,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