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曹操的经典语录。
曹操还说:“记住,不要愤怒,愤怒会降低你的智慧。也不要恨自己的敌人,仇恨也是你丧失判断。与其恨自己的敌人,不如拿他来为我所用。世人骂我两句怎么了?又掉不了一根汗毛。再说宫台兄(陈宫的字)说的有道理,骂痛快了,咱们喝酒。并非我曹操皮厚,而是我把这世上那些庸俗不堪的纲常伦理,早已经不放在心上。世人都说我曹操是奸雄,可又都拿我这个奸雄莫可奈何。你们这些自诩为君子,都败在了我这个奸雄手里。如果当君子的代价就是被凌辱和践踏,被消灭,甚至被杀的话,我宁愿当一个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的奸雄。忠义和邪恶,都不是能够从表面就能看得出来。也许你们从前错看了我曹操,现在又看错了,可是我仍然是我。”这段话把曹操的性格总结得淋漓尽致。
曹操——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我要做最闪亮的那一颗星,活出自我。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传统文化的作品中,关于曹操的故事和传说数不胜数。曹操在戏剧中的脸谱形象基本上是“大白脸”,代表着奸诈,多疑,具有强烈的贬义。三国戏里面的曹操的脸谱和《打严嵩》中的严嵩,还有奸臣秦桧等同。
由于曹操在历史上被认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篡位,所以定位为奸臣。在封建社会只要是篡位,一律视为大逆不道。所以曹操描绘为“白脸”。
今天让我们领略曹操这位乱世枭雄的风采。——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英勇善战的一面,又有狡诈多谋的一面。
我们从小就是听着《三国演义》长大的。关于曹操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关于他的故事,无论是野史还是正史,都富有色彩和戏剧性。
曹操的父亲曹嵩因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宦官曹廷的养子,曹操非但没有因此享受什么荣华富贵,而被人讥讽为“宦官之后”倍受他世俗的排挤和屈辱。
曹操并未自暴自弃,他发奋读书,研习武艺,立志要出人头地。东汉末年,由于汉献帝刘协年幼,朝政腐败,爆发了黄金军起义,天下大乱。
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斗中展露头角,因战功升迁至洛阳北部,在这里曹操组织了一支私人武装,准备东山再起。
董卓之乱,曹操加入了反董卓的诸候联盟,并在“汴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在联盟内部各路诸侯貌合神离,为了各自争夺地盘而明争暗斗,曹操趁机击败了“四世三公”劲敌袁绍,成为了中原地区的霸主。
公元196年,曹操在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广纳天下英才,纷纷恢复为曹操出谋划策。“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彻底击败另一大势力袁绍北方的袁绍——奠定了北方霸主地位。
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曹操击败马腾,韩遂将势力扩展至陕西。同时降服了刘表,此时刘备,孙权等势力还不足以与曹操抗衡,三国鼎立仍没有形成。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却因过于自信。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从此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战败后,曹操只能回到北方,开始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废除三公。自任丞相,总揽朝政,在此期间颁布求贤令,选拔贤能,同时他推行屯田制,鼓励农业生产,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曹操晚年面临着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外部的敌对势力,然而他凭借过人的智慧和手段成功的压制内部击败外敌,在曹操去世前,曹魏政权已经牢固的掌控了北方,为儿子曹丕称帝奠定了基础。
曹操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既有英勇善战的一面,又有奸险狡诈一面。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在《三国演义》中阴险毒辣形象不同,在真实的历史中,曹操的形象要复杂的多。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既有着宏大的志向,又有着深刻的悲剧性。
曹操是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乱世枭雄。
历史上的曹操还是一个“醋坛子”。传说曹操在一次宴会上被人挑拨离间,怀疑皇后甄氏不中,在庭院中修建一座高达数十丈的“铜雀台”。将甄氏重囚禁在铜雀台的顶层。据说铜雀台富丽堂煌,耗资巨大,耗时长达十年之久。给国家带来巨大的负担。
相传铜雀台建成后,曹操召集文武在台前举行比武大会。并命自己的几个儿子登台作赋。曹植有了一篇《铜雀台赋》,下笔成章,文辞华美。
曹丕为了获得父亲的欢心,也为了争继承权,在铜雀台准备了两篇赋。其一为歌颂天子,其二为歌颂其父。试探父亲之意,然后再决定用哪一个,可谓城府极深。
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对弟弟曹植的才华深感不安。曹丕要求曹植在七步之内完成一首诗,并且还不能出现规定的字眼。这就有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想这曹植也继承了父亲曹操的文学才能了。
历史上关于曹操的故事有很多——比如望梅止渴,谯水击蛟,割发代首,分香卖履,误杀吕伯奢,官渡之战,梦中杀人,割须弃袍,煮酒论英雄,赤壁之战,曹操和华佗等等。无论是哪一个故事都是那么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
我们的题目是曹操的经典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来讲一讲这个经典语录的来龙去脉。
当年曹操获王允的七星宝刀,趁董卓午休时刺杀未遂,慌忙骑着吕布挑选的宝马逃出京城。识破“阿瞒”明为献刀,实为暗杀的奸计,董卓恼羞成怒派人追捕,并四处张贴悬赏告示,设下天罗地网捉拿曹操,情势十分险恶。
逃难途中,曹操乔装打扮准备混出城,妄想逃出生天。被县令的陈宫(字宫台)抓获,陈宫被曹操的大义凛然所感动,决定救出曹操并放弃县令的职务,与曹操一起干一番过轰轰烈烈的大事。当曹操与陈宫逃到曹操父亲的老友吕伯奢家中。吕伯奢热情款待,因家中无酒,便急忙骑毛驴出去买酒。
饥肠辘辘的曹操与陈宫坐在前堂,忽然听见后面磨刀霍霍,顿时生了疑心。摄手摄脚地走到后院,听里面人叫道:“绑起来,杀吧!”立即大惊失色,不加思索,就决定先下手。于是提剑两个人闯入后院,见人就杀,可怜老少八口全死于非命,倒在血泊之中,等他们到了厨房,却看见一头猪被捆着待宰。这才明白两人闯下大祸——因为误会而错杀了一家子好人。
曹操与陈宫慌慌张张逃离吕家。却在半路上又与慈眉善目,兴高采烈买酒而归的老翁吕伯奢碰上了!陈宫羞愧难当,不敢抬头看老伯。曹操在与老伯相错之际,故意分散老伯的注意力。手起剑落,又把好心留他们回转喝酒的老伯杀死了!
陈宫大惊失色:“前面杀人,是由于误会,人去告密,杀了那么多好人,已然酿成大错。现在明知是救命恩人,却还要杀害慈祥的老人家。太残忍了。”曹操道:“吕伯奢到家,一见家人被杀,必定声张,请官兵追杀我们!”“你这样做,也太不仁不义了!”陈宫道。
曹操冷笑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曹操误杀吕伯奢——“将错就错”的故事。
走进历史古迹,就像翻开一本尘封的相册,那些古老的故事、那些曾经的辉煌,瞬间浮现在眼前。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兴亡谁人定碍…盛衰岂无凭碍…一夜风云散哪……变幻了时空.聚散皆是缘碍…离合总关情碍…担当生前事碍…何计身后评.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毛阿敏的你这首《历史的天空》作为《三国演义》的片尾曲,高度地概括
那段刀光剪影。鼓角争鸣的时代,早己隐入尘烟,岁月和时空,风云际会,聚散无离。——身前身后事只留予后人评说。
历史太有意思了!那一套总也看不厌的《三国演义》经年累月放在床头。纷纷扰扰的一日将近,接下来的寂寂长夜里,夜晚的雪,带来深深的宁静与安详。一切都似乎沉浸在雪的世界中,静谧而美丽。
无意体验一番踏雪寻梅的浪漫,想到雪夜读三国,看曹操奸险狡诈,刘皇叔的忠厚仁慈,关羽的忠肝义胆,张飞的嫉恶如仇,周瑜的聪明机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从今年十月二十八号,加入从容小主不写就出局打卡也坚持近五十天了。五十天,短暂且漫长——很高兴自己尚能将文字写作进行这么久——像我这样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人,可喜可贺!
如果不是加入这个温暖的集体,相信自己真的坚持不了这么久。——虽然有时也会成为“甜蜜的负担”。当我的写作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只能选择——原谅我,才华不够历史凑吧!
此刻,窗外大雪纷飞,室内温暖如春。我的内心里充满了说不起的喜悦和欢欣,雪夜是如此的美,拥被看书,房间安静,台灯温暖,让自我占据明亮的高地。看“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诸葛亮三气周瑜”陪他们或慷慨激昂,或颠沛流离,或痛哭流涕——在他们的故事里留着我自己的眼泪……
今夜对我更是一种任性的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