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夜市逛街,发现路边有一个小摊位围满了人群。摊位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娃娃,醒目处贴着广告语:“从1按顺序正确写到600,免费送礼品”。是不是看上去十分简单?可事实是,尝试的人很多,能够成功的却寥寥无几。
这个游戏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虽然说不限时间,但要求不重复不涂改,不跳写、不倒写。另外一条规则是,挑战失败,交款10元。完成这样的游戏,挑战者的心态非常重要,一旦心不在焉或者压力太大,必然要出错。
我们都知道,大脑的注意力时间是有限的,写完600个数字大约需要半小时,大多数人在5-10分钟之后就开始走神了。再加上周边环境嘈杂,更难集中精力。在这种游戏中,得失心越强的人,往往越写到最后越焦虑,甚至在最后关头败下阵来;恰恰是那些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轻松应对的人比较容易成功。
生活中经常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形,我们处在一个“焦虑时代”,在面对挑战或者难题时,对结果越期待,感受到的压力越大,反而越不容易成功,甚至有些人因为太过焦虑而走向心理崩溃的边缘。
那么,压力是怎样作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压力呢?在伊恩·罗伯森的《挑战:压力如何塑造我们》这本书中,我们或许能够窥得这些问题的答案。
伊恩·罗伯森是英国的一名神经科学家,也是非常有经验的临床心理学家。他是皇家爱尔兰学会的成员,在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有250多篇,对脑科学和心理学都颇有研究。罗伯森目前是都柏林三一学院的心理学教授,也是多伦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威尔士大学的访问教授。
在《挑战:压力如何塑造我们》中,罗伯森以自己临床心理学上40多年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典型病例入手,结合神经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压力的形成、对人脑的作用以及怎样应对等方面,运用全新视角进行了科学分析和解读。通过科学地认识压力,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应对情绪问题,直面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压力。
我们的大脑如何响应压力?
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分别称为左脑(理性脑)和右脑(感性脑)。人的左右脑形态和结构上基本相同,只是在处理问题方式上有所差别。
罗伯森的研究表明,当我们面对压力时,我们的大脑中也有两套运作系统在起作用,一套更趋向于左侧的定位,代表着贴近;而另一套则更趋近于右侧的定位,代表着回避。
我们经常会面对这样的场景:要不要辞职换一份新的工作?要不要买一辆新车?对新事物的向往驱动我们向前,对惩罚的恐惧又让我们产生回避,我们不得不权衡利弊后作出选择。
这时,大脑中的“贴近系统”和“回避系统”就如同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它们的拉锯战中,哪个占上风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走向。有研究表明,负面情绪比较敏感的焦虑症患者,往往遇到事情时更倾向于逃避。
那么,大脑中的两个系统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在面临压力时,人体自身会释放一些神经递质类的化学物质,比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等。多巴胺可以说是神经的“快乐素”,它主要作用于左脑,可以让你变得更加积极,因此进入“贴近模式”;而大脑中的右额叶,掌控着“回避系统”,当你陷入低迷的情绪时,它会让你变得悲观、爱犯错,进而走向失败的境地。
大脑两侧贴近与回避机制的平衡制约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博弈关系。罗伯森指出,当你面临一定的压力(或者可以称之为挑战)时,位于脑干深处的“蓝斑”区域,就会产生去甲肾上腺素,相当于给大脑打了一针兴奋剂,能够让你的大脑处于唤醒状态,集中注意力去应对当前的情况。
压力是把双刃剑,掌控权在你自己
有压力的人生就是消沉灰暗的吗?完全无压力的人生就会幸福吗?
有时候压力就像一根琴弦,太过松散,弹出的声音低沉压抑;若琴弦绷得太紧,又可能会随时断掉。压力是把双刃剑,关键看我们怎样去应对它。罗伯森引用了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倒U型觉醒曲线”,向我们解释了压力与大脑觉醒水平的关系。当然,这条曲线同样也可以用来反映动机强度与个人表现、以及压力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关系。
就拿我们熟知的高考来说,一些平时非常聪明的学生,在考试时由于动机过强、压力过大,往往考不出好成绩;而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反而会超常发挥,成为高考中的黑马。
这种现象就可以用“耶克斯-多德森曲线”来解释,适度的压力,能够提高大脑的觉醒水平,从而提高个人表现,而过高的压力会抑制思维活动,甚至引起情绪的崩溃。
面对压力,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消除压力,而是要把压力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我们可以将这种程度的压力称之为挑战,既不至于超出我们的最高承受能力,又可以经过努力之后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精神挑战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位于觉醒曲线的顶点,而不会超越这个点。
换句话说,压力让人变得愚钝,而挑战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有压力、有挑战性的环境,正如公路上不时出现的弯道一样,可以创造新鲜感,这种新奇的体验能够引起大脑内部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打开大脑的“唤醒开关”,提高大脑的认知水平和决策能力,而认知水平的提升又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
是压力还是挑战,这一切的掌控权都在你自己。正如尼采说:“那些杀不死我的东西,只会让我变得更强大”,那些拥有自信、内心强大的人,更善于把压力转化为某种需要去面对的挑战。
当你对自己的生活拥有了很好的控制力,并不断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这时的压力已经成为了动力,它并不会压垮你,只会令你的大脑更活跃、更强大。
我们该怎样应对压力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甚至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在《挑战:压力如何塑造我们》中,罗伯森给出了多种经实验证实的,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应对压力、缓解焦虑的方法。
(1)切换到自信模式,启动大脑“唤醒开关”
当感受到压力或者焦虑时,我们可以通过抬头、握拳等身体姿势来找回自信,或者通过捏握压力球、深呼吸、肌肉放松等来动作来缓解心中的焦虑。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能像公路上的弯道一样,帮助大脑建立起一个类似“注意力唤醒机制”的开关,加强大脑的觉醒。
自我激励的话语或者自信的动作可以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相当于给自己注射了一剂天然的兴奋剂,大脑中的“贴近模式”被启动,你会变得更加积极,就好像在充电一样,助你重新获得自信和力量。
(2)设置小的可达成的目标,不断建立成就感
设置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目标,并通过努力逐一实现,在这期间你会获得任务完成的成就感、满足感,甚至是瞬间的幸福感。这些小小的成功经验,都会通过大脑中的“多巴胺奖励系统”,积少成多地让我们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3)保证对生活的掌控感,并不断坚持
在极大的压力下,还能保证自己不崩溃,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控制感。对你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进行掌控,能带给你安全感,并增强大脑的专注力。能帮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事物积极一面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便是坚持下去的坚定信念和勇气。在压力之下,强迫自己进入贴近模式,并一往无前的坚持下去,就如同溺水的人抓住了一块浮木,总能够坚持到达希望的彼岸。
(4)对过去重新评价,转换思维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因为过往受伤的经历,而对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产生恐惧或焦虑。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评估过去,调整内心的期望值,全盘接纳现实,坦率地重新评价和认识自己。
只有当你能清楚明白自身的新的局限性,了解自己当下能干些什么,你才能做出改变,在压力下变得更加强大和坚韧。
转换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心理转变,将压力进行重命名,焦虑便可以被重新解读为兴奋。这种转变可以及时调动起人的积极性,让我们在应对挑战时信心十足,神采奕奕。
我们都希望自己可以在面对压力时可以淡定从容,但是真正想要修炼到这样的境界,还需要持续不断的练习。翻开《挑战:压力如何塑造我们》一书,你会发现,压力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可怕。
决定在压力中就此沉沦还是获得新生的,从来不是压力本身,而是你自己。毕竟那些杀不死我们的东西,终将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