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扎诺教育目标新分类学》p86)
元认知过程的四个类别,第一目标设定,第二过程监控,第三清晰度监控,第四准确度监控。
正是通过学生对完成目标方式的问题的回答,可以洞察到学生应用元认知过程进行目标设定的水平。例如学生回答“我必须更加努力地工作”以实现这一目标。这样的回答没有真实地反映出目标设定的元认知过程。相反,学生应确定(1)明确的目标,(2)大致的时间表,(3)必要的资源等等。
我的阅读感受是:在一般的学科教学当中,现在的情况是,很多的老师只是单向的进行知识传授、习题训练、类型化题目的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归理,并且向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而很少有老师注重学生的元认知过程以及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这个目标设定环节,在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案制定当中,是一个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也就是研究方案论证。目标具体、相对清晰的方法或路径,大致时间表、资源和障碍、预期成果等等。
我在具体的语文学科的教学当中,特别是在复习迎考的时候,常常会要求同学们去写复习计划,设定复习目标。不过,很多同学虽然有研究性学习的经验,但常常会写出缺乏过程的目标。
究其原因,一是缺乏这种元认知的意识,第二是学习知识固化,没有把研究性学习方面学到的经验,用到学科学习当中(也就是没有迁移)。
看来,以后要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元认知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一,适当讲授元认知知识。二,开展学科融合或者学科合作,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老师配合教学,联合布置作业。三,开展小组合作、兵教兵活动,多一些学生元认知体验的优秀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