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从成都回北京,回去当天的上午一定会特意留时间给自己,在太古里的咖啡厅自己坐坐、写点东西,就像一个仪式感,其实是借此缓解下自己的焦虑、毕竟又要间隔一段时间才能回家和吃好吃的啦。
这个春节,看起来和往年一样、陪爸妈、走亲戚、自己独处。今年在自我感受和对爸妈、对长辈又有了些新的感知。
和爸妈多沟通
今年春节麻麻在家时间比较少,所以和爸爸相处的时间更长。以往和我爸的相处模式是在家第三天好像会开启“嫌弃”模式....比如我起得晚、不怎么出去、一直玩电脑....然后自从我去北京,这两年的模式变成了念叨和各种你开心就好。
爸:你明天早上吃粥还是喝牛奶
—我想起来后自己去吃米粉
然后早上起来发现我爸微信留言给我“给你打包了米粉回来”
爸:你自己一个人要学着自己做饭
—我做呀,现在中午自己带饭
然后我去做饭的时候,我爸“你坐下,我去”
爸:你一年就回来几次,在家好好玩
(印象中在我大学之前,我爸都很少做饭,所以每次炒菜都会让我先尝尝味道怎么样再起锅)
妈:煮了鸡蛋你吃一个,要不要喝牛奶
—我不喝了,要喝的话我自己热就好
洗漱完回来一盒热牛奶放桌上.....
然后剩下的时间就是爸妈互相切换:你一个人要注意安全 晚上早点回 早上吃鸡蛋喝牛奶 有什么事儿打电话回来 什么时候走啊带点吃的过去 尽量少吃外卖 blablabla….
以前会觉得他们一直念叨,但其实爸妈在用各种他们认为好的方式关心自己
过年看了一集《请回答1988》,有一个情景挺受触动:正焕被打、球鞋还被抢了,而他妈妈是从邻居家的妈妈口中才知道这个事情。后来妈妈找时间和他相处的时候,妈妈对他说“妈妈希望知道你自己的事情,什么事情都可以,只要是你愿意告诉我的任何事情”。(我以为的桥段是会直接问他为什么这件事情不告诉妈妈,然而并不是)受触动的原因是,父母是很希望和孩子有更多交流和沟通。在我们家、爸妈并不是擅长直接这样表达出来的,所以我要多主动共享自己的想法和信息,比如在北京的生活怎么样、我这一年的计划是怎么安排的、等等。我的工作内容有一些他们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和明白,但是沟通、告诉,至少会让父母放心。
有一个小插曲是,我回家第一天我爸说年前我没怎么给妈妈打电话、妈妈之前有些不开心、然而我回家后我妈压根没提这事儿....
在北京基本每周至少打一次电话回家,年前一段时间就和爸爸微信视频、我妈也在,从我的角度是两个人一起视频、打给谁的是没有关系的。并不知道麻麻会有些小不开心,同时她也不会和我直接表达说这个感受。所以我应该更主动沟通。
然后走之前又更新了一次在北京的住处地址、朋友的联系电话。
去理解长辈的念叨
家里有一个神一样的魔咒,不是“你什么时候回来、去不去考公务员、成绩怎么样、什么时候带男朋友”,而是“你要听话”。。春节最烦的一句话,没有之一。
过年期间发生一些事情,让家里的大人们集体达成一致互相支持...甚至超出当初我决定去北京的反应....然后一言不合就来“你要听话”…虽然从大二开始这句话就对我不太奏效了。但是听着依然很无语。。
去年有次姑父到北京培训,吃饭的时候聊到家里亲戚的相处模式,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和原因,你不一定要理解每个人、但是这个道理要知道”。过年回家和我姐聊这些年我和爸妈的相处、她和爸妈的相处,再看大人们对自家小孩、对我们的模式,都是有他们从小成长的影响在里面。比如可能是因为从小被要求、要严肃管,所以对自家小孩的鼓励也会比较少、父母的控制感也会比较强;比如可能因为从小被更多允许尝试,所以对自家小孩的空间就对多一些。
所以都有各自的原因,就看父母和孩子之间怎么相处、怎么沟通。反正用这招对我,我的模式依然是在他们念叨的时候先听他们讲....然后不一定照着做。。(应该配个熊本熊表情“厉害死你”)
假期还干嘛了(一些零散的收获和觉察、还有小确幸)
1.事情其实没那么着急
事情一多就容易着急,即便有人提醒过,但是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到、与听到的道理是不一样的。所以假期有几件小事倒是让自己实在看到别人着急的时候的状态。。。然后默默对自己说不要着急、反正事情都是要做的、没有你想得那么着急、需要时间,更何况、需要时间的东西、你着急也没用。
2.专注做一件事
专注不仅是高效完成它、而是可能还有心流模式在里面,不仅是完成、还有深度的思考+复盘。(我不会说这是从我爸开车得出的感受.....)
3.不是先到某个高度再去思考,而是先从那个高度去思考
复盘计划、以及分享目前看到的东西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一些不仅局限于现在的角度了,只是自己没那么意识、还是容易陷入事情和执行中。刻意安排一些自己的思考时间,从全盘的角度去分析、虽然在当下不一定有及时反馈,但是过程却是帮助自己练习全局思考、想得更宽。(和竹姐姐聊天的收获)
4.见竹姐姐
每年至少和竹姐姐见一次。
听她讲从一线城市回来后的感受对比,听她讲对成都的工作和生活感受,然后聊聊我的现状、担心和会焦虑的地方。听她以工作这么些年HR的经验,分享的我还没思考和见到的观点、收获接下来可以尝试的方式,以及对我自己的一些发现。今年的年计划中也有对宽度和深度的积累及尝试,多见人、多思考、多输出。
5.和我姐聊天、带弟弟妹妹看电影
长辈们说“你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然后加上有的在外工作、有的在读书,一年就见几次、平时多交流多沟通”。这次在家比以前更多做的就是在我姐家和她聊天,去了解各自的想法、互相支持,然后和弟弟妹妹聊天,会发现高一的弟弟有很多和家里大人不一样的观点,然后读大学的妹妹在找我问职业规划的问题....
6.见了一位朋友
毕业后第一次见面,听他的观点和想法、现在的生活状态,以及我们都了解的童鞋的发展,也是对自己未来多选择及规划的思考。
7.看了两本书、做了一次复盘
8.陪外公外婆聊天
9.陪爸爸逛街,给爸爸买了一件衣服
10.回北京前买了些吃的带回去,还挑了两个小礼物。制作惊喜的过程本身就会让自己很开心。
(其实写完之后依然会有焦虑感,但是想想有很多美好、力量,会相对好些。然后,学着和让自己不舒服的东西相处。)
“创造一些小仪式,有了仪式,就有了认真的态度,有了充满情感的表达,仪式感会让那些原本平淡的日子变得有趣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