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种原因,我没能去影院看《敦克尔克》和《至暗时刻》。昨天晚上,我看完《敦克尔克》后,意犹未尽,接着把《至暗时刻》看完。
尽管其中的电影叙事手法令我激动,但今天我不想说这个。我想说电影里涉及的博弈,以及系统性的历史背景。《敦克尔克》的场景根据丘吉尔演讲里说的在空中,在海滩,在海上作战,分别展现了等待撤退的士兵在海滩、海上和空中的情况。
在非极端情况下,不需要考验人性。在危在旦夕时刻,人性的丑恶和美好展露无疑。比如英国人表面上说英法联军携手作战,共同撤退,然而在撤离过程中,英国人不让法国人登上英国军舰。
当一个法国士兵换上阵亡英国士兵的衣服,混进英军队伍,在危机时刻,英国士兵会为了减少船里的重量,集体让他去死…… 想想在今天的谋生过程中,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想搞死竞争对手,会想给别人穿小鞋,会想把他人做的嫁衣穿上飞黄腾达……人性深渊不可探,探了就会心寒啊。
具有不作恶的力量的人很了不起。比如其中一个英国士兵恳求其他人不要逼着法国士兵去死,因为他也是人,也想像大家一样活着回到家乡。比如撤退完毕,英国海军将领自愿留下来帮助法国人。比如被征用的民用船长临危不惧……
如果说《敦克尔克》体现的是底层博弈的一个侧面,《至暗时刻》则表现的是顶层博弈,在国家的重要时刻,党派争斗,个人政治利益争夺仍旧不断上演。
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底层的需求和担忧都到了相当程度的时候,顶层还反应如此迟缓,因为顶层要权衡利弊,化解矛盾,清除障碍,最后才能出台政策。这是任何政体和国体都要面临的事情。
这两部电影的背景都是敦克尔克大撤退,但更大的背景其实要从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说起。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是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
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28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 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
而当时解决危机有两种方案,一是凯恩斯主义,也就是宏观经济理论,实践中叫国家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是其载体。二是法西斯主义,代表国家是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等。这些做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产品需要市场,提高关税和货币贬值会增加产品流通成本,产品卖不了,工厂就得倒闭,工人就得失业,工人失业了,哪能刺激消费。没有消费,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恶性循环。国家之间矛盾加深。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旷日持久,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本主义民主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比如德国为了解决就业,大力发展军工企业,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没有市场可以去抢嘛,于是就打仗。
大家日子不好过,在法西斯主义分子煽动下,自然热情激动地投入战争。日本也是为了解决危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啊。
所以系统重不重要,蝴蝶效应可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