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科幻电影制片人
平时交流中发现,科幻电影创作者经常想要了解航天的未来发展,而前几天有谈到“航天精神”,受启发,今天对建党百年发布的“精神谱系”中入列的四个航天精神,试划分为三代,对航天事业的外在需求,内在逻辑和发展趋势,给出一个简单易用的把握。
一、第一代航天精神——解决“活下去”: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工程,和伟大的“抗美援朝”一样,解决的是新中国如何“活下去”的问题。中国人勒紧裤腰带,十五年时间完成了国防高技术工业和战略核威慑力量从无到有的跨越,实现了国土安全的基本保证,也为之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一定的地缘安全基础。
二、第二代航天精神——实现“追上来”:载人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工程,解决的是“追上来”的问题。随着工程各阶段目标的实现,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鼓舞坚定了中国人挑战人类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还丰富和发展了航天系统工程方法、在经济转轨期探索了“新兴举国体制”,凝聚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后续的第二步和第三步,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和人才基础,是中国航天“从跟跑到并跑”的点火阶段。
三、第三代航天精神——“扛起来”、“走出去”、“给出来”: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
北斗工程和探月工程,则彰显了新时代的中国怎样“扛起来”大国责任、勇敢“走出去”的人类豪情,以及向全人类“给出来”的中国方案。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科幻小说《三体》里这复含哲理又高度凝练的两句话,体现了刘慈欣先生辩证、深刻、清醒的生存发展观。
“给文明以岁月”讲的是在强大外敌面前如何想尽办法实现人类文明的存续。而“给岁月以文明”则是面对智子的科技封锁和代差打击,地球人屡试屡挫后陷入彻底无能为力的绝望,最终又从“全人类的抑郁症”中醒悟到,不要一味的由于对未来的担心而彻底放弃,人类开始“活在当下”,分配更多的资源用以提升此时此刻的生存质量。
生命即欲望,欲望即生命。
如果今天的艰苦奋斗只换来明天能接着艰苦奋斗,那这样的艰苦奋斗很多人会放弃。如果生存质量没有改善的可能,人类也会失去对未来的兴趣、欲望和动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有为了更好的“生存”,人类才更有激情有欲望有动机去追求永续的“发展”,不仅要发展,还要“高质量发展”。
“给文明以岁月”关注“发展”的永续性,着眼于未来;“给岁月以文明”关注“生存”的高质量,着眼于当代。
“岁月与文明”,可以为理解第三代航天精神和作为精神载体的北斗和探月工程,提供新的视角。
北斗系统,作为空间基础设施,提供的高精度定位、授时服务,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服务。通过航天技术应用创造美好生活,让人类实现“生存”的更高质量,这是中国航天的“给岁月以文明”,造福当代。
探月工程,以及后续的深空探测,则是中国不断迈向深空,勇敢探索外层空间,为人类增加对宇宙和地球的认识,增加对物质世界规律的了解,拓展可能的生存空间所作出的努力,是人类试图永续发展的不懈努力的一部分,是中国航天的“给文明以岁月”,放眼未来。
四、大国的责任担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人类价值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让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发展中大国,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大国要承担起更为广远的责任,必须为人类作出与分量相匹配的贡献。
在这个“百年未有大变局”的历史关头,面人类对发展中积累的深层矛盾,面对“人类向何处去?”的问题,中国向世界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和倡议,是对人类未来给出的中国方案。
这个概念,世界很陌生;这个图景,世界很模糊。“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很多人不了解,这就有了被歪曲的空间。
好在行胜于言,听彼怎么说,不如看此怎么做。中国方案,几次飞行演示验证试验,跑几个DEMO,会让全世界逐渐产生清晰的画面感。
北斗和探月这两项工程,正是中国从“给岁月以文明”和“给文明以岁月”两个方面,和平利用空间造福全人类的典型工作。全世界可以从这里体会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和发展观,更好的了解当代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君子和而不同,加深相互了解,能消解分歧和冲突,从而实现更高程度的团结,而团结的规模效应则会在“复杂的混沌”中“涌现”出创新乃至进化。从进化的尺度看,北斗和探月,不仅有应用价值、科研价值,还有统战价值,以及高质量团结之上的人类价值。
中国智慧孕育中国的生存发展观,中国倡议指导中国的外空活动,不唯北斗和探月,包括即将建成的中国空间站,中国正努力在外空领域为人类实现更可持续的生存,更广泛更高程度的自由发展,提供自己的判断、倡议、计划、行动、平台、工具、资源、和被验证的进路,这是从“中国智慧”到“中国倡议”到“中国行动”最终形成的“中国方案”的全过程在外空领域的体现。
也是为世界提供的“中国方案”集的子集。
行胜于言,中国航天能动手就不废话。而且关于如何发展的选择,中国从不强加于人。
张殊
2022年3月29日,北京,玉渊潭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