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重视的“拐点”
一天下午放学,和所任教的六年级二班的班主任韩老师一起结伴回家。回家的路上不自觉的谈起了班上的学生。我对她说:“你知道吗?咱们班的刘开强智力很不错,比咱班的男一号强多了!”话音刚落,只见韩老师扶了扶眼镜,睁大了眼睛,一脸茫然的看着我,问道:“你是说刘开强?”“是啊!他上课的反应很不错,一点就通,就是有时候会犯点‘懒病’”,我笑道。韩老师这时也一脸无可奈何地笑道:“你知道他期末考试什么情况吗?总的来说已经沦为‘差生’了!好像只有数学这门学科能学会了,其它的一律不通!”
什么?怎么会这样?这时,我也陷入了深深地惊讶之中。记得刚进入六年级时,他是以一名尖子生的身份来的,才短短地半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韩老师解释道:“这几次考试,没有一次考的好!成绩都很偏后,无药可救啦!”韩老师的一段话,说的我心里五味杂陈的。由于是跨年级,工作的重心一直放在九年级,很少和韩老师谈论班上学生,再加上这几次考试,只知道所任教的数学成绩,也大体知道刘开强后退了,组长里没有他了,但没想到他“退”了这么远?而我呢,一直以来把他当成优生对待和要求,他也不负我望,表现的越来越出色,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提前完成,在课下,我不止一次的夸他“厉害”“聪明”“有方法”.......在我眼里,他是一个多么优秀的孩子,多么机灵的孩子,多么有潜力的孩子,更是一个表现越来越好的孩子,想着这种种的一切,可惜,心疼,难过,不甘......种种情绪油然而生。
回到家,难过的心情笼罩着我,一直想着刘开强的事情。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将这件事说给老公听,老公说道:“是不是孩子不适应初中生活?我就是这样,初中时成绩特别好,到了高中就觉得不适应,成绩也突然下降!”这一句话,说得我茅塞顿开。是啊,在这个“拐点”处,功课从单一到繁复,老师从“抱着走”到“领着走”,同学从小伙伴到陌生人,很多孩子,刚进入初中都会或多或少的不适应,不适应环境的变化,不适应朋友的改变,不适应科目的突然增多,不适应作业量的突然加大,不适应初中的教学方式,所以导致经常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是:一些小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进入初中后成绩却变得平平,甚至沦为“差生”。
面对这个问题,在初一这个重要“拐点”处,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如何帮助学生做好“小升初”的重要衔接呢?
首先,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里准备。要知道不适应新环境是正常的,要相信他们有这个适应能力,不过在适应时间和适应能力上有的孩子快点,有的孩子慢点,要及时跟孩子进行心灵沟通,更要给孩子充足的适应时间,学会“既来之则安之”地沉着“应战”,不能一下子定性为孩子出了“问题”。加强家校联系,对学生进行心理追踪,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帮助学生。
其次,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要及时给孩子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的指导。在小学,一般以被动学习为主,而中学的学生必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而良好的学习方法孕育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因此进入初中的新生,我们首先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课前预习,复习,独立解决问题,课上认真做笔记,热爱阅读,重条理善学习的好习惯,实现由“抱着走”到“领着走”,进而“独立走”的转变。
最后,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要用自己期待和信任的力量唤醒孩子内心深处隐藏的无限的潜能。期待和赞美会产生奇迹,这一点,我深信不疑。“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证实了这一点。“皮格马利翁效应”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把一份随意拟定的学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说这些学生被他鉴定为是有潜力的,但必须对学生保密。教师深信不疑,无意中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皮格马利翁效体现了暗示的力量,并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小升初”是孩子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拐点,是人生路上不得不重视的拐点。通过刘开强这件事,我也深刻的体会到了,孩子的潜能就像空气,放到多大的空间里,它就会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