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儿总算睡着了。这段时间幺儿睡觉的时间一再推迟,以前入睡时间在9:30左右,这些天都到了十点以后,今天是10:30睡着的。需要反思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9:00左右,幺儿按照固定的睡前程序,喝完牛奶,洗漱完毕。换完睡袋后,幺却不肯呆在床上,在垫子上玩了一会后,要往外跑,妈妈就给她穿了鞋。幺“呃呃呃”指着门外,我明白她是让我跟她捉迷藏。妈妈想吸引幺到床上,就躲在了被子里,当然秒速被找到。我想抱她上床,可她扭身拒绝,还弯腰捡起拖鞋递给我,又指着外面“呃呃呃……”好吧,就玩一会吧。
就这样,幺穿着差点拖到地上的睡袍,一次次成功找到妈妈,然后兴奋大叫。后来爸爸又加入进来,兴奋度再次攀升。我意识到宝宝必须睡觉了,就让爸爸把幺带到床上,然后爸爸退出,妈妈讲故事哄幺睡觉。
谁知小朋友竟嚎啕起来,哭着要爸爸。爸爸平时很少得到这种“非爸爸不可”的待遇,这一声声“爸爸”,唤得老爸又是得意又是心疼,赶紧进来,“哦,爸爸抱!!”又是转圈圈,又是骑脖子,幺破涕为笑。
妈妈说:“不行,该睡觉了。”爸爸再次把幺放下来,还没挨到床,又大哭“爸爸,爸爸……”爸爸又抱起,骑在脖子上摸高高的灯罩。
“无论如何,不能玩了。”妈妈觉得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爸爸放下,仍然大哭,嚎声愈厉……
怎么办?妈妈一瞬间有了失控的感觉,迅速调整策略:装睡!妈妈钻进被子,闭上眼睛,任幺如何嚎哭,只是不理。
这一招果然灵验,大约三分钟后,哭声停止。我睁眼偷瞧,完全平静下来了,头已经趴在了我旁边的枕头上,眼还睁着。我轻轻唱催眠曲,幺仍睁着眼,只是不做声。妈妈又亲亲宝宝额头,说“睡吧”,幺左右翻身,大概是要找一个最舒服的睡姿,终于横在床头睡着了。
今天和以往很多次的教训证明,睡前切不可让小朋友过于兴奋,明明很累了,却又因为兴奋不能好好入睡,这种感觉是很难受的,这是容易出现睡前哭闹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下,不可再抱起游戏逗弄,孩子哭着要这要那,但其实都是“吵睡”。妈妈装睡,就减少了外界刺激,让孩子终于不用在游戏的诱惑和睡眠之间斗争,可以安心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