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书房角落,摆着个掉漆的木盒子,里面藏着一叠泛黄的乐谱,纸边都卷了角,像被揉过的糖纸。有次我趁爸爸不在,偷偷打开盒子,指尖刚碰到乐谱,就听见爸爸的脚步声 —— 他没凶我,反而蹲下来,指着乐谱上的字说:“这是李叔同先生写的《送别》,爸爸小时候,爷爷就教我唱‘长亭外,古道边’呢。”
乐谱上的音符像小豆芽,挤在五线谱上,有的地方还留着淡淡的铅笔印,是从前的人改过错的痕迹。爸爸说,李叔同先生年轻时,是个特别会玩的才子:会弹钢琴,会画油画,还会演话剧,穿西装戴礼帽,比电影里的先生还时髦。可后来他出了家,法号弘一,就只穿粗布僧袍,吃青菜豆腐,连最喜欢的乐谱都很少碰了。
我趴在爸爸腿上,看着乐谱上的 “送别” 两个字,问:“那他是不是不爱音乐了呀?” 爸爸摇摇头,拿起一张乐谱,对着阳光照了照:“不是不爱,是把喜欢藏进心里了。你看这乐谱,纸都黄了,可音符还在,就像他心里的热爱,从来没消失过。”
那天下午,爸爸教我唱《送别》,他的声音轻轻的,我跟着哼,唱到 “晚风拂柳笛声残” 时,窗外的柳树正好飘来一片叶子,落在乐谱上。我把叶子夹在乐谱里,爸爸笑着说:“这样,以后打开乐谱,就像看见今天的风,今天的柳,还有李叔同先生心里的温柔啦。”
现在我每次路过书房,都会偷偷看一眼那个木盒子。我知道,里面装的不只是旧乐谱,还有一个人从热闹到安静的故事 —— 就像糖纸里的糖,就算纸皱了,甜味还在;就算日子变了,心里的热爱,也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