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逗豆侠
发公众号和发空间动态真的不是一回事,因为你必须同时保证,足够达标的文章质量和足够稳定的更新频率。
虽然没人要求这么做,但“逗豆侠”的更新频率为每天一篇及以上。从最初稀碎的信息流收集,到思考创意,整合成内容较为完善的文章,再经历一遍视觉设计,最终发文前还会经历多次的内部预览。要思考的内容很多,要做的事情也很多,因此,如何维持高效率,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之前的文章核弹?哑炮?——骁龙865 Plus预览作为样本。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维持高效率,需要遵循较严格的步骤,即进行标准化操作,这就意味着这种步骤不单单适合单兵作战,也适合团队配合。
灵感收集
本质上和新闻记者没什么区别,只是我们对时间的敏感度稍微低一点,对渠道和内容的追求度稍微高一点。
小道消息、行业新闻、媒体评测、用户评测,这四种对灵感的刺激程度由高到低。
- 是的,和读者的关注视角稍微有些不同,写手希望能第一时间进入话题,形成某种“首发”的感觉,往往一些行业大佬、开发人员、公司高管会在产品正式发布前,或多或少地进行暗示性的预热,有些甚至只是无心说漏嘴,这就是小道消息最重要的来源。
其次是行业新闻。产品正式上市前,一般都会有线上的发布,但可能不会公布完整的信息,这是厂商希望能够保持市场热度的做法,也为媒体行业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
等到媒体评测和用户评测出来,这个话题基本就到尾声了。但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可以为其他话题作引证,例如,例子中引用了骁龙865 Plus的大哥骁龙865机型的拆机图,这就是写手之前收集的灵感。
当然,对小道消息的挖掘会占用很多的时间,有时候可能会多得铺天盖地,有时候可能只是某个人物说漏嘴的一小句话。因此,这需要写手拥有足够敏锐的嗅觉。但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写手必须了解他的读者,不能只按照他的兴趣导向,因为决定文章传播范围的主要因素是读者。
保留关键信息
由于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写手通常很难准确定位自己的记忆,但只要能记住几个关键的回溯步骤,就很可能找到之前所看到的那条信息。
记载关键词、关键信息(例如消息源头、文章链接等),之后的操作可以因人而异,比如,你可以把所有的信息保存在一个文档里,把每次看到的关键信息都记录进去,每次要找的时候用编辑器内置的搜索功能搜索记忆里的关键词。“逗豆侠”写手的习惯是动态维护这个文档,在做到增添信息的同时,定期删减写手认为可以淘汰的信息,将总信息量维持在一个上限内。就像维护硬盘空间一样。
创意
可以说最难的一步。
逗豆侠对成文因素的重要性排序是,话题选择 > 文章类型选择 > 兴趣点挖掘 > 成文质量,是的,我们知道成文质量很重要,但决定文章阅读量的更多是前三者——如果不算推广的话:-)
首先是定话题,比如一些热点话题,和有可能爆发为热点话题的领域,比如5G、AI等。
然后是文章类型,野路子歪点子 > 常规产品类 > 信息类。
其次,兴趣点挖掘,简单来说就是在介绍某一内容时觉得吸引不了读者,就借用另一事物制造兴趣点。比如例子中,引入台积电7nm工艺的介绍,试图从纳米制程的迭代制造出兴趣点——虽然从反馈上看,是失败的,噗:-)
整合
整合成一篇文章,不用多解释,完善结构、逻辑、保持一定的图文比就行了。
转平台编辑
因为“逗豆侠”采用的文本操作是围绕Markdown展开的。
Markdown是“逗豆侠”的主要写手比较喜欢的一种写作规范,因此就当作了所有人的写作规范,哈哈,牛逼!
好处是,当进入下一流程时,可以直接用Markdown的源文件进行团队成员间的分享,不用担心富文本在不同操作系统,甚至不同浏览器下的变化;而且,Markdown语法非常简洁,配合Typora制作出的效果已经能够满足成文要求。
但坏处是,微信后台TMD不支持Markdown操作,甚至TMD不支持完整的HTML+CSS操作,你敢信?
所以此篇文章在发布到微信公众号后台前,会经历Markdown -> HTML ->富文本的操作流程,前几次操作会有点儿麻烦,但只要熟悉了流程,用会好很多,“逗豆侠”使用了一款非常棒的Markdown转平台插件“Markdown Nice”。
预览
微信公众号在向一般读者发文前,支持只发给特定人员的预览版本。
小范围,错别字,语病,逻辑不通畅的,不好理解的,存在法律风险的,都会借队友的火眼发现。
发布,并收集反馈
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管理工具,查看所发文章的反馈,根据核心读者的意见更改下一篇文章的整合风格。你可以清晰地看到,“逗豆侠”这几次文章的难度都在降低,尽量减少复杂的参数,尽量用超级大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