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总说我是一个好人呀,为什么没好报?
看到一篇《了凡四训》的电影影评,里面关于好人坏人有这样一段论述。
“好人不代表是一个老实的人,厉害,爱发脾气的也不一定都是坏人。看你所做行为到了对方身上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比如一个“好人”包庇了家中亲戚干坏事,那不是好人。一个脾气特别大的人,骂了一个坏蛋,因此让坏蛋的心性得到悔改,甚至利益了其他旁人,那这个凶巴巴的就是个好人。
好人不等于怂和弱,也不等于老实。好人一定是是非分明,勇敢正义,不畏强权的人。
好人的出发心一般不是自己,都是如何利益别人,念念都是如何帮助别人的人,那就是大菩萨呀。”
看到这里,想起之前看的综艺《做家务的男人》,里面有这样一个片段:
张馨艺生完孩子,婆婆给她炖了一锅排骨汤,说是挑选的最好的排骨,炖了很久,要给张馨艺补身体。
真是满满的心意,但是袁弘却指出锅盖上有塑料膜,这样子不好,有毒,对宝宝不好,不能喝,汤要全部倒掉。
隔着屏幕,我都觉得老人家一番心意,这样真是不太好呢。
当然,汤没有倒掉,他们转而去问了当事人张馨艺,张馨艺觉得袁弘小题大做,最后也还是喝了婆婆炖的汤,没有表现出一丝不悦。
初看时,觉得袁弘也太宠张馨艺了吧,果然是“有了媳妇忘了娘”呀。
此时,细细想来,不得不说袁弘的情商真高。
他会第一时间指出锅盖塑料膜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把汤倒了,可以想见,张馨艺肯定是在意这件事的,甚至有可能平常遇到这种情况,张馨艺就会这么处理,更何况是在哺乳期,还要给宝宝喂奶。
而且在张馨艺喝汤的时候,袁弘也是一直不停地在问张馨艺怎么样,会不会有毒,要不要倒掉。
从张馨艺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那一刻,锅盖上是不是有塑料已经不重要了,她从袁弘的啰嗦里感受到了他对自己的重视,所以再看那碗汤,自然是不在意了,一个潜在的问题也被轻松化解,老人家的心意也没有浪费,皆大欢喜。
如果换做一般男人,事情发展顺序可能是这样的:
第一步:说服媳妇,是老人的心意。
第二步:如果媳妇不依,就指责她事多。
最后,就算媳妇勉强忍了,也会心生埋怨,堆在心里,日积月累,也就生出各种事端,指不定哪天就旧事重提,家里自然鸡飞狗跳。
就像那段“好人坏人”论里说的,好人不代表是一个老实的人,厉害,爱发脾气的也不一定都是坏人。看你所做行为到了对方身上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就像袁弘,在这件事里,他的做法就是一个“坏人”,看起来是不顾妈妈的辛劳,只考虑自己的老婆孩子,但是却巧妙地化解了矛盾,提升了家庭的和谐,实在是一个“大好人”。
但是一般男人的做法,就是看起来是“好人”,不仅体谅了父母,还要求妻子跟自己一样孝顺父母,实际上却是在制造矛盾,还自以为自己做的很好,实在是一个“大坏人”。
常听到一句话:会处理婆媳矛盾的男人都是两头瞒,不会处理的都是两头说。
一直不太明白什么意思,这回算明白了,所谓两头瞒,就是把矛盾往自己身上转移,自己来做“恶人”,就像袁弘,他跟妈妈说汤要倒掉,跟张馨艺说能不能喝,要不要倒,所有的“坏事”都是他在做,他是坏人,对应的就是两边都是好人,而这两边的人都是爱中间那个男人的,自然不忍苛责,也就大事化小 小事化无了。
而所谓两头说,就是把自己当裁判,当“好人”,跟妈妈说,“你想错了”。跟老婆说,“你想多了”,然后两头都觉得中间那个男人是在指责自己,替对方狡辩,婆媳矛盾自然肉眼可见的增多,关系也就好不了了。
其实,不止是婆媳关系,很多事情上,这种“好人和坏人”的思维转换都能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带来很多帮助。
比如,我们交了一个朋友,不管我们做什么,他都一个劲地说“你做的对”,或者无限顺从,那我们就要小心了,因为人无完人,圣人都会犯错,我们怎么可能做什么都对呢。而这个朋友却一味奉承你,肯定别有用心。
又比如,养育孩子时,当你生出“我累死累活,他还这么不听话”这样的想法时,就要想想是不是平常做“坏人”太多了。比如,有些孩子吃饭很费劲,提出很多要求,要么玩手机,要么看电视等等,如果我们为了让孩子吃饭,就无限顺从,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是在做“坏人”,帮他养成了坏习惯,那孩子回报给你的只能是“更麻烦和更累”。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为什么我是一个好人,却得不到好报”,我想,可能是你把“好人”的定义搞错了。
那最好的检测方法,我想就是:想想初心,决定这么做时内心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是出于为对方好,还是给自己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