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大之后,越发觉得自己要为内心的平静负责。所以会做很多的努力。当生活给了我它无私的阳光,我是那么感激和欢愉。而当有人把我的阳光挡住,我会像个被仙人球扎到的刺猬一样,想要做出回击。可我又怕了,一次两次的反击不要紧,但养成习惯,我也逐渐变成那两种人,生活该怎么继续?
总会翻看很多心理学书籍,但基本上除了教授我们如何辨别“他们”的行为表现,就戛然而止什么都没有了,那我们该怎么做?如果一定要和“他们”接触和生活,我们应该如何维持人际关系?承受那些行为的时候,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好自己?
《隐形人格》的介绍里就白纸黑字的写着,这本书不仅分析问题,而且会给出解决方法。于是我立刻就入手了。
书名上在两位作者——海伦·麦格拉斯和哈泽尔·爱德华兹的前面,有个括号标注了一个(澳),原来都是澳大利亚人。这倒是我第一次看澳大利亚人写的书。他们的工作都是围绕心理咨询和治疗的。
《隐形人格》一共介绍了9种人格,不过这并不是我们做性格测试的那9种。两位作者是按照普通人在面对那种人格时,会有什么感受的角度划分的。一共三类,有让人抓狂的人格、让人困扰的人格和让人受伤的人格。
不妨这里我们也试一下自己来分类,看看我们的感受和作者划分的是不是一样?
1. 想象一下我们对面的这三个人,ta随时都散发着消极的态度,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抱怨生活和挖苦别人;ta自负又傲慢,认为别人是百般皆下品,唯有自己高;ta态度专横、一定要别人臣服在自己的脚下。这个时候我们是什么感觉?抓狂、困扰还是受伤?
2. 对面的人现在换了,不是相亲啊,是相人。好,你看见ta每时每刻都在焦虑、担心和恐惧,明明什么事儿都没有;ta对于细节特别的较真儿,不仅强迫别人也强迫自己;ta会向别人不停地索取时间、陪伴,上一秒把人说成观世音菩萨,下一秒就把人说成阎罗王。这个时候我们又是什么感觉呢?抓狂、困扰还是受伤?
3. 现在朝我们迎面走来的是另一波人。Ta总抱怨自己不被赏识,会背地里偷偷摸摸地攻击人;ta第一眼就可以识别出什么人是弱小的,那样好欺负、霸凌;还有‘不会眨眼’的反社会人格的人。这个时候我们又有什么感觉呢?抓狂、困扰还是受伤?
PS:每一种人格都不会只有这么一点特征,《隐形人格》里把每一种人格的行为表现都描述的很仔细,我只是举出其中一两点,想要了解更具体的可以看书。
好了,揭晓答案。
第一种:消极、自负和专制型人格,ta们能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或者工作,是让我们抓狂的人格类型。
第二种:焦虑、强迫和索取型人格,不明白ta们为什么总是紧绷着,是让我们困扰的人格类型。
第三种:被动攻击型、霸凌型和反社会人格,毫无疑问,是让我们受伤的人格类型。
你猜对了吗?
还有一点很正常也很怪异。第一次看上面那些人格名称的时候是什么反应?和我一样会主观判断他们不像好人吗?
正常的是我们会感觉自己距离那些人格很遥远,怪异的是那些性格在我们的身上基本也都有。
这就是为什么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会经常感觉到痛。因为看到每种性格的时候,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影子。就像以前听学心理学的朋友说的,在她学每一种人格类型的时候,都能感觉到——自己就是、自己好像,然后觉得自己很差劲,对余生都不报希望了。我当时还笑她,但这下我能体会她的感受了。
不过针对这一点《隐形人格》的作者像是早有预料,书里也说了,不用担心,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能够面对、接受和克服问题,而且“他们”在积极改变之后,也有很大可能恢复正常。
那么我仍然害怕的两种人是什么人格呢?
就是负能量的——消极型人格,和狭隘的——被动攻击型人格。
首先我知道他们是两种不同的人格, 书里也说了,被动攻击型人格可能发展成人格障碍。 但又觉得他们十分相似。因为和他们接触会防不胜防,比如说会毫无预兆地就开始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出言不讳地诋毁大家都认识的人、用词尖锐不顾及别人感受、还有就是你知道他们会这么对待别人,也就会这么对待我们。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他们待得时候久了,也会变得不喜欢自己,厌恶这个世界。这样下去,不仅损己,而且害人。
所以我根据自己上面的预判,整理了《隐形人格》里的内容,进行了两种人格的对照。依次是两种人格的行为特征、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我们该如何面对有那种人格的人、如果我们也有一些倾向该怎么做、以及能否改变。
看到这些行为特征,从中不难发现自己的身影。
我想是在寻求利益或权利的时候,是不是我们多少不会使用更好的方法?
我能看到的,是他们的关注点都在外界。
当然我不是在抨击,我们都应该在乎些别人的感受,但不是过于在乎别人的反应。
不由地想起一句话:我们无法浪费时间,我们浪费的只是我们自己。
和他们相处的时候需要理智,但和任何人相处都是理智些的好。
维护自己的主张,不被他人影响。像是那句:“最好的攻击就是防守。”
大多数人都不是,但生活中总会有些磕磕绊绊,如果借鉴这些方法,我们所有人都可以更好地管控自己的情绪。
很值得思考和拿来用。
有的时候会认为自己有责任去带动消极的人乐观一点,但任何改变,都需要发自内心。
不如把方法分享给别人,我们先做到尊重和理解。
从上面的“如果你也是”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种可以变得更加积极的方法,而且《隐形人格》在解决问题的方面介绍得很充分,就有了点小确幸,像是一只被乌龟捞出来的井底之蛙。
我知道我还是怕自己成为那两种人,也可以说是一种,就是满怀负能量的偏激的人。但我知道再面对他们的时候该怎么做了,而且也知道,我手中,有足以掌握自己命运的力量。
全部文字由我的豆瓣:高龄邵女,转来。图片LOGO是我已经弃用的公号,新公号:写怪的韩语老师。常写心理书籍的书评。谢谢你看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