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小组的负责人,都会觉得自己人员不足;同样地,任何一个员工都不会嫌自己工资发得多。对此,王二深有感触,只要是区长(组长)会议,大家几乎会一口同声地叫若,人少活多工资少,&×&%¥#×,实在是忙不过来!王二为此很是苦恼。近来,发现网上有人提出的一种方法,据说能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提高效率,这就是所谓的抢单模式。
所谓抢单模式,是把仓库里所有的入库、出库单据,原来是靠人工分配给每个人去完成,改为通过PDA设备让仓库人员去抢,抢到单就是抢到钱,在PDA中自动显示出他抢到了多少钱(每单具体多少钱会根据品类、体积、重量等参数核算)。
类似于滴滴打车,仓库人员相当于是司机,每一张订单相当于是乘客,谁先抢到乘客,则这单生意就是属于谁的。每时每刻,仓库人员都能知道自己赚了多少钱,一有单子仓库人员会急着去抢单,因为抢到单相当于是抢到钱。
倡导者说,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一天下来,抢单少的人会有一种失落感。因此,平常会相互间你追我赶,真正实现了内部良性竞争的效果。到了月底,同一岗位员工间的工资会相差较大,勤快的更有钱,反应迟顿、消极的人员只能拿底薪,通过竞争拉开贫富差距,改变了原来仓库管理采用“基本工资+平均奖金”的大锅饭方式。甚至,可以把仓库人员的所有工资+奖金总额进行重新分配,员工不设底薪,但每单奖金超高,这样操作的话,对员工的刺激更大,每天勤快的人能得到比原来高出X%的薪水。
抢单模式有以下明显效果:
1、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工作提前完成。每个人都有一种心理作用,就是生怕到手的钱被别人拿走,所以有单据(有钱)会拼命抢。抢到单后,会急着把此单处理完成,然后抢下一单,这种心态抓住了人的本性,根本不需要主管或经理催促就把工作快速做完成。
2、每天抢了多少钱要公开。就像抢微信红包一样,能看到每个人抢了多少钱。当看到有人比自己更多时,会有一种攀比心理,希望下次能超过他,这种就是企业想要的效果。
3、最后一名员工压力很大。因为每天都有排名公开,如果自己老是排在最后一名,一来钱拿的比别人少,二来一直垫底,这种压力不用说大家都知道。
但是,仓库管理采用抢单模式需要依托PDA硬件设备与软件支持,就像滴滴打车模式需要一套打车软件和手机支持一样。
咋一看,这种模式有一定的道理,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一试,但针对水西汽配仓库,还是有一些问题。
一是无法按抢单模式划分的工作不好安排。例如订单打印、配送、理赔、装卸、食堂等岗位,是没办法进行“抢单”的。这样时间长了,势必会有不能获益者私下嘀咕,甚至影响这些人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抢单模式不适于分区管理的仓库。因为仓库里分工不同,有的区域需要协作,比如所拣货商品较重,需要人工搬动,平时就是两个人一组合作进行,无法抢单。
三是质量问题。一旦特别注重速度,若无必要的措施,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如拣货差错率会提高),从而“萝卜快了不洗泥”。
四是抢单模式有悖于团队合作精神。这是显而易见,最极端的情况下,大家眼里只盯着钱(单据),对于其它问题的关注肯定会减少,会严重冲击互相之间的协作。
五是部分员工会优先选择容易做的工作。在一个仓库中,每种商品的拣货(出库)、清点(入库)难易度是不同的,如有的商品放的高(C类产品),拣货时一种商品的处理时间就会比较长,这样的单据就可能没人去抢,从而一直搁置。
所以说,万事有利必有弊。王二认为,以工作量考核员工,核算绩效工资的方式是可以仔细研究的,但抢单模式只是适用于员工特别多的直接出入库岗位及其它类似的情形,并不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