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的这首《断章》,从高中时期就一接触到这首诗就喜欢的不得了。请人抄在小笔记本上反复地读,反复地背。可这首诗到底在表达什么?当时也不得而知。只是隐隐约约感觉到很美,有一种说不出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朦胧美。上了大学后,现当代文学课上,知道了它的一枝独秀和文学地位。记得教材上当时的解读是,诗歌表现的是主客观的统一,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联系的,宇宙万物原本就是相互依存,息息相关的等,我才算是有了一点理论认识。但我仍然觉得,教材并没有非常精妙而准确的把这首诗和我们的关系阐述清楚。
今天在课堂上在和学生的对话交流中,我突然有所感悟,似乎是领会到这首诗的精妙,至少是和我们自身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诗之所以能打动人,有时候不在它华美的词藻,深奥的道理,而在于它能唤起我们心灵的共鸣,在我们心有所悟的一刹那,才感悟到它和我们的关系。这首诗短短的4句分为两节,前两句视为第1节,核心词在“风景”,这里的“风景”既有你眼里的自然风景,也有别人眼中包含你个人在内的风景。后两句34句为第二节,关键词在“装饰”,那么这里的装饰既指自然风景(明月)对你我欣赏视野的装饰和点缀,也指包括我们在内的风景对于他人梦境的装饰。
说到这里,学生还是怔怔地问我,所以呢,这首诗想表达什么?
我决定举个例子说清这个问题,想起了《一起来跳舞》节目中的一个舞蹈队,他们在西子湖畔,耽于这美丽的湖光山色,于是组成一个团队,在这里每天表演,逐渐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得到浏览者的认可。这时,她们在欣赏风景,她们也是风景;明月湖光在陶冶她们的性情,她们也成为别人梦中的珍贵回忆。当然,诗是含蓄的艺术,并未直接点明什么。我却觉得,这是一种优雅地暗示,告诉我们无论是在欣赏风景,还是作为风景的一部分,我们都要以最美的姿态来呈现。不因附庸风雅欣赏风景而破坏风景,不因破坏风景而玷污美好的梦境。时刻告诉自己,我们也是风景的一部分,那么,无声的鞭策无言的提醒,是否胜过外界的所有警示呢?
基于这样的认识,下午在“我和手机有个约定”第二季的启动签名仪式上,我做了这样的发言,“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也成为别人眼中最靓丽的风景;既装饰自己的生活,也装饰别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