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胸举枉错诸直, 则民不服。”
孔子认为,为政者,尤其是君主,在选拔人才时应唯贤是举,远离小人,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标准,让老百姓真心顺服。
孔子提出的这种治国思想,也为后世挑选官员确立了新的标准,即任人唯才与德。孔子在此处论政,其中心是用人的问题。
鲁哀公向孔子求教治国的方法,问他作为君主应当如何去做才能让百姓信服自己。其实,鲁哀公的这种疑惑也是历代君主最关心的事情。
只有认真地看待这个问题,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真正地理解孔子所给出的答案的含义。
他告诉鲁哀公,君主在用人之时,应当多任用和提拔那些贤能之人,这样一来,民心自然就能归顺了,国家也会得到安定和团结。
作为君主,若是错用了小人,让一些心术不正之人得志,就是颠倒了用人之道,违背了人民大众的意志,自然会遭受到百姓们的非议。
现实中,“举直错诸枉”的为政之道谁都明白,但要做到这一点却很少。领导者想要真正取信于民,让他们信服于自己的管理,
就必须有切实的行动,真正重用那些正直的人,远离奸佞小人的蛊惑。
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清明的政治,保证社会的安定和民众的安居乐业。
在孔子看来,为政者若是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权术让百姓臣服于自己,是霸道而不是王道。
在这种统治下,百姓只是迫于高压或摄于利诱不敢反抗,根本就不是统治者的长久之计。
而王道,则是利用道德规范令百姓自然地顺从,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拥护,这样的国家才是稳固的。
当时鲁国的政局混乱,朝政大权旁落,孔子也是借此婉转地指出了哀公的用人不当。
其实管理一个团队,一个国家,一个组织,都没那么难。当然也没那么简单, 就是你必须知道谁是君子,谁是正直的人,
让这些正直的人当领导,这个组织, 国家就变好了。所以,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有一句话是:得一人而安天下。
其实,就是把一个君子,一个正直的人放到最高的权位上就行了。
一般的老板,受不了正直的人,因为这个正直的人,对谁都是一个态度,不好亲近。老板觉得这种人对自己不礼貌,也不怎么听话。
甚至敢顶撞自己。总之,让这种人跟着自己,感觉不是很舒服。而小人、奸臣呢,只要对自己有利的,可以无人格、无尊严的服从。
对老板表面也很尊敬。人们不知不觉地就喜欢上了小人。
君子会让人民过得很好,让老板表面上过的不舒服,但实则有利。小人会让老板表面上过得舒服,但坏老板的大事。
所以,只有非常有智慧的人,能看到真理的人,才会举用君子当权,这样, 自己的团队成员,才会真心实意地服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