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位男人小的时候非常不理解自己的父亲,觉得父亲为什么挣钱那么的少,家里人穷的过不上好日子。甚至有一段时间,还埋怨和憎恨自己的父亲。世事沧桑,这个男人长大以后知道,当年父亲能把自己养大就已经是最大的能力了。男人经常跟朋友们说:自己生在一个比父亲更好的时代,但是没有父亲当年的淡定和从容。穿着比父亲更好的鞋子,却走不好父亲当年的路;喝着牛奶长大的身体,却没有父亲吃糠咽菜的肩膀宽厚。男人这时才发现,生活并没有自己原来想象的那么容易,等男人明白这个道理时候,已经晚了,父亲离世而去。
或许上面问题可以这样回答:每个人生下来都是父母亲的宝贝疙瘩,但是就有人认为,父母亲不管为儿女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只知道索取,不知道感恩。所以父母在的时候不孝顺,等父亲走后,做什么都来不及。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子欲孝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
很可能有人这样认为,上坟烧纸是给活人看的,人都死了烧再多钱,他们根本收不到。其实,只有站在墓前那一刻,才能真正感觉到,亲人们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曾经隔山隔水,都能见到的亲人,如今却隔着这簿簿的黄土,却填满了无尽的思念。上坟烧纸,相信的并不是鬼神,而是相信亲人们爱从来没有消失。知道为什么烧纸时烟火总往烧纸人脸上扑吗?是因为“故人轻抚今人眉,为尔散去半生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