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看开懂得方可从容。价值导向的不同必然会有鸿沟,出生于上个世纪50、60、70年代的父母,往往在社会转型的浪潮中,自己都还没有回过味来。因为他们小时候所受的教育与自己所面对的社会现实比起来,在今天不仅仅毫无指导价值,甚至显得无比荒诞可笑:他们小时候被告知贫穷是一种光荣的社会成分,他们成年的时候,贫穷开始被嘲笑。他们上学的时候学的是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具有制度上的优越性,他们参加高考的时候则学的是为什么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好。他们读书的时候追求的是有分配。然而要面临的却是买断工龄,自谋出路。
对于小孩而言,如果整天要面对的是情绪极度不稳定的父母,为了找到出口,只能不断的否定和讨厌自己,是因为自己天生让人讨厌,不值得被好好对待,才会不断招惹到父母。这是在它的世界中唯一能说服自己的理由——当一个人能够解释被伤害的理由,或者控制被伤害的方式或频次,也就能找到一种确定性的安全感——虽然这极不正常!
你的父母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的状态,其实和你形成自卑的过程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他们生存环境的急剧变化给他们带来的无所适从,又被他们传导了你——因为你的成长环境以他们为中心。你的指责其实是在责怪他们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好的避震器,将外部的不确定化解于无形。拜托,他们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事情好不啦!他们的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不曾为他们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指引,反而在观念和心态上全是掣肘的惯性——就如同他们又传导给我们的一样。他们能保障你的温饱和上学所需都已经自顾不暇,又如何能懂得你面临更大世界时的自愧形秽?
他们自己或许至今都没有能够找到一个生活的准则,就稀里糊涂被裹挟着过了大半辈子。越处于下面的人,淤积的数量越多,能占有的资源就越少,生存竞争就越惨烈。而且,整个社会是一个共同体,自然而然就会进化出一种让个体自我消耗的方式来维系整个社会的有序!什么是悲剧,这才是真正的悲剧!任何社会处于转型周期都是这样,只不过在西方的历史进程中,这种痛苦被分散在几代人的周期中缓慢消化,而我们这个社会被压缩在了30年的时间之内,所以,这个后遗症就会被集中消化。
不管事情多么的复杂,不管传导的链条有多长,人总是会把一切问题归结于距离自己最近的一环。这也是为什么女生会把天突然下雨影响到了自己心情这种事都怪罪于自己的男人的缘故。因为这个男人是距离她最近的一环。万般有错,错在当下。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位求助的女生会把自己的自愧形秽怪罪于父母的平庸。因为,这是她唯一能够怪罪的人,也是距离自己最近的一环。想一想,已被生活毒打过多次,至今没有找到出口的父母在遭受儿女的指责时会怎么反应呢?自然是反过来责怪儿女!看见没有,这是同一个层级之内相互消耗的闭环,也是一个死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