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参加了一场圆桌讨论,本来抱着了解这个社会的有志青年们都在做哪些有趣的事情,从而可以借鉴学习,摆脱现在无聊咸鱼似的生活,给未来一点希望。却在一个接着一个话题中产生疑问,在十几个刚认识的人面前为什么这个自称内向的人却是话最多,可以侃侃而谈,语言表达流畅,用词丰富精准?为什么那个人可以真诚的袒露心扉--我其实是一个孤独的人,可以连着一个多月不出门?虽然被另一个人随之而来的一句“现在实行垃圾分类,怕是以后都不得不出门”的哄笑中打断。
我想那个内向的女生可能是平时鲜少有人能听她讲一大段的话,所以有了这个被人专注倾听的机会就尽情的表达了,又或者是孤独的人大多比较单纯,不管年纪多大,依旧以为下一个认识的新朋友会成为知音。所以与其说是内向,倒不如说就是孤独,无人倾听诉说的孤独。
我是一个比较实在的人,如果发现了问题但是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会让我很苦恼。我想不出为什么大多数的人身边会缺乏亲密关系,他们就像在这个社会孤身奋战,没有依靠。也想不出应该如何做才能让那么多人摆脱这种孤独,获得幸福感。甚至想得更无边际就是人活着更多关注的应该是什么?应该是收获体验和爱的精神生活?还是应该是享受和得到大多数人不能得到的物质生活?人性太复杂了,如果稍微了解过心理学以及人类发展史的话就知道,或许很多写进基因,根植于民族情感等等的情绪和个性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既然如此,我想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如何跟自己相处,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充实吧。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跟群体联系和交流,对于外界的变化以及应对措施也需要从群体中获得,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希望能影响内心秩序的事情不是大多来源于外界的随意揣测或者是评论。只有自己更了解自己,懂得如何安慰取悦自己,才能真正做到用心去体验这个世界和万物,我想或许心理学类和历史类的书籍可以起到帮助的作用,了解人类,理解众生。
孤独的感受每个人都不喜欢,却无法将其驱逐出脑海里。就让我们试着跟它交流,找出跟它和谐相处的方式。从今往后,不要再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了,如果没人愿意倾听,就把它写在日记本上,如果无法辨别真伪,就暂时把它放在心上。不恶意揣度批评别人,不过于依赖别人,也不拒绝帮助别人。闲了闷了,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看看造物主赠与给我们的东西,去山间田野享受清风与明月。
小时候是单纯幸福,可我们已经步入了长大的道路,成年人的世界更多的是生存和利益。这个没有办法,精力有限,要做的事情却那么多,忙着生,忙着活,都在奔跑的路上。每个人的速度不一样,能陪伴多长时间谁又能说得准呢。就随它去吧,反正路边的蝴蝶会一直在你身边,花香会一直伴你左右。我心由我不由TA,开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