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作品,获得反馈”听起来很美好,但大家心里肯定有这样的顾虑:万一自己分享后收到的是批评或嘲笑该怎么办?如果自信心受到打击,那岂不是更糟?很多年轻人都有这种担心,不过只要想清楚下面三点,就不难迈出步子了。
首先,分享不是随意分享半成品,而是尽最大力气将作品打磨成自己当前能力范围内可完成的最好的样子。如果你只是随意地写些文字、拍些照片,那必定没有什么价值,人们自然不会产生兴趣并予以赞扬,所以,对待作品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每次出门前都要尽可能把它们打扮得漂亮精致,让人眼前一亮。这种要求必然会逼迫自己在能力舒适区边缘快速成长,因为这符合刻意练习的基本原则。
其次,制定分享策略,展示给那些能力不及你的人。只要你认真打磨了作品,就肯定有人会觉得你比他们厉害,此时,赞扬就会飞向你。而真正比你强的人往往没空打击你,所以你不必担心会被人嘲笑。
最后,冷静客观地对待打击。不排除你仍然会受到打击的情况,我也一样,偶尔也会收到一些读者的“攻击性留言”,此时,保持冷静、客观就很有必要了。如果对方除了情绪上的攻击再无其他内容,那你大可哈哈一笑,忽略就好了。这说明对方不但嫉妒你,还不如你,因为他没法拿出更好的作品或观点来回应,只会发泄情绪、肆意谩骂。在鸡蛋里挑骨头,这事谁不会呢?但如果对方的质疑中包含严谨的反证,能准确指出你的问题,那就要认真对待了,因为这些批评就是极佳的反馈,它们会帮助你把问题想得更清楚,让作品变得更完善。所以,在真正希望成长的人眼里,这样的批评哪里是打击,明明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啊!
所有痛苦都是上天给我们的成长提示。无论是身体不适、情绪低落,还是学业落后、事业受挫,有痛苦出现,说明哪里出了问题,这不就是在告诉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吗?而很多人只知一味地沉浸在受挫的情绪里,惶惶不可终日,不但耽误了自己,也连累了他人。如果你的心态足够开放,就会感激生活中的痛苦和挫折,毕竟没有什么是比这更直接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