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时隔1年,来复盘1年前参与一项目,此项目从开始的立项(未参与),团队搭建(未参与),后期实施(无法实施)经历过各种坑,项目到立项都具有失败性,从坑中等到了新领导到来,才得到一丝曙光,才坚持到如今;下面有会从一下几个纬度对此项目进行复盘解释,希望本人经历的坑,大家能有借鉴的作用;
项目立项
一个产品的立项如果产品没有参与立项,后面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立项的背景能代表业务方对项目的诉求;由于本小白在立项之后加入公司,进来之后对业务的熟悉度,项目的背景,部门之间的合作方式都不甚了解;项目立项的依据也没有相关的背书,亦没有相关的业务性文档;
整体团队(研发)现状
部门是新部门,这个部门只有6人1年以上工作经验,本业务线也只有1人有1年工作经验,后续本业务线由第一人(研发经理)后续慢慢过渡到7人,所以整体团队来讲是新部门,从事教育行业经验者两年以上者只有2人(本人和研发经理),由于是新人没有参与到后面的团队建设工作,由研发经理一人独立建山,所以在人员建设方面会出现能力不匹配,人员缺少的情况,首先是产品,UI:后台开发,前端开发,测试的比例是:1:1:3(研发经理是后台但几乎没有任何输出):2:0,没有测试,没有架构师,新团队;新团队第一个是团队融合度的问题,一个好的团队起码需要将近3个月的磨合期才能达到正常的轨道水平,整个团队90%以上都是新人,一开始去做项目注定会效率低下,无法形成一定的凝聚力,对于软件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从业务方, 产品,UI,前端开发,后台开发(包含数据库搭建),到具体测试验收整个环节来讲,是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都会造成项目某一纬度会存在一定行的偏差;软件项目的成败来自于细节。
产品现状
新项目是基于内部的B端运营产品上进行搭建,初来时候,我已经想吐糟下这个运营产品,但领导无不说此产品已经运营多年,比较成熟稳定;此款产品是研发从另一条业务线复制而来,在基础上做了一定改良,算是投机取巧,没有任何业务型文档给下面接盘的人有指导性建议,除了一堆代码和操作说明书,整个团队来讲也是研发来管项目,导致产品和研发之间失去一定的平衡性;需求方面也几乎拿到的是二次需求,业务方直接将需要功能告知开发,这种流程也基本上10年前,当时的遇到此种场景,心中凉凉,需求上不能从顶层的角度进行设计,初期再好的产品,到后来只会变成一盘散沙;基于这样的背景,是万丈深渊也只能走下去,基于原来的产品以及已立项的项目,工作继续开展;
项目总结
从上面的任何一点都能意向都此项目注定会失败;从项目总结来讲:此项目的失败主要点是在立项没有相应的关键人员,已一开发来驱动一项目的立项评审,到团队搭建,以及业务关系维护,这不是三年左右程序员所具备的能力;所谓的关键人员有2到2个以上的成功项目经验,并且接触过项目从零到一的各个阶段,既有较强的团队建设能力,又有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这样的项目成功率才会比较高;
产品总结
从产品角度来讲,产品经理在建立新项目时,也需要将团队的基本情况考虑到产品当中,团队的融合度,团队的业务能力,团队的开发能力,团队的完整性,若是新团队,则前期要考虑产品更应该轻而快,给团队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融合,能一方面也能测试新团队的具体开发能力,为后期的重需求大好一定的基础,再好的愿景,没有能人,没有高融合的团队,也无法达到,从另一方面来讲,产品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一个的产品好坏和项目的管理和理解有直接关系,而且项目管理占整个产品能力的30%以上;从产品纬度来讲,产品在需求环节更需要现有数据做依据,来证实需求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