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层读书——为赋新词强说愁
如果要问,读书对于我代表的是什么。小时候的小汪可能会说,代表我会被表扬;代表我会被羡慕;代表我生活里的自信。
小时候就是这样的肤浅。任何一次的独一无二都回被珍藏在记忆里,不时得拿出来慰藉自己。
小时候还干过,将自己看过的书名一一罗列出来贴在语文书的后面,这样的蠢事。骄傲像个傻子一般,向别人炫耀着,“这都是我读过的书”。罗列的书名乌乌压压,一页都不够,看起来很多,却博个遍览群书的虚名罢了。实则走马观花,阖上书就可以下一本的浏览式阅读,书名也只能是书名。
为书名而读书,看别人的故事。
我与书两不相干
第二层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
如果可以,我希望读书是一种救赎。
小时候,写作文总是写飘逸淡薄,名利皆忘;长大后,跃入红尘才知道可笑至极,早已被丝丝缠绕。还未曾入世的年纪却吹着出世的牛。
人世间太苦充斥着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我们无法做到上帝视角,更做不到超然物外,太多的桎梏和牢笼将我们圈在这里。所以我渴望快乐和解脱,足以叫我忘记失望与悲伤;我渴望方法与答案,足以叫我万事游刃有余;我渴望双全之法;我渴望立于不败之地。
我带着种种的目的,渴望在书里找到我所期望的。书不负我所求,有的是道理真理,有的是不变应万变之法。只是,用自身的经历去验证书中的规则,然后才后知后觉恍然大悟,意图发奋却不过是照本宣科,循环往复。
我只是书的马后炮
第三层读书——决云中断开青天
萧翁认为明辨是非是很难的,有谁能断言自己的想法是永恒的真理呢。唯有采百家之论点,方能略窥探这个世界一二。前人之经历见解,或用年限,或用鲜血方铸就而成。何故不用呢?说到底,该是“利用”书。
在遍观书中的诸多小世界之后,以此为范本,逐步来摸索这个世界的规则,岂不是便宜?由书带领着见识过经历过,当穿越回现实的时候,就可以轻轻松松越过大坑,绕过陷阱;就可以明明白白看清他们做作的演戏。
也许此刻才将就算的上是明辨是非吧。
俗话说“人从书里乖”,我们终究是要被圈在这里的,不能随心所欲的到处流浪。书,则是一个媒介,是我站在此岸探寻彼岸的桥梁。
我欲以书为介,为剑
读书,是件很难得事情,当下的我们似乎都有些浮躁,更加的急功近利。碎片式阅读,快餐式文化比比皆是。我们终究是个人,与低等生物的直接区别在于,我们会思考。拾人牙慧或是做一个迎合的应声虫,都不是我们存在的本意。
为读书而读书,终不是长久之计。唯有意趣使然,才能自的其乐。但只要能跨出为读书而读书这一步,下一刻的我就不再是此刻的我,而是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