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小明刚进入一家制造企业,他性格外向,工作积极热情,做事风风火火,喜欢诗和远方,但办公室里和他搭档的两位同事都比较沉默保守,做事强调数据支持和逻辑支持,显得有些沉闷,小明十分不习惯,不知要如何与他们相处。
我们在走入社会上工作,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上班的地方不像是学校里,大家年龄相仿,一个年级少说几百人,多则几千人,这就很容易找到与自己情投意合的。然而工作后一个公司的同事年龄大多数不相同,一个部门多则几十人,少则几个人,就容易遇到与自己性格不合甚至是讨厌的人。工作中遇到性格不合的人怎么办,要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呢?
《重新定义九型人格-了解性格背后的冲动模式》这本书的将所有的观点、看法、应用都建立在冲动论的基础上,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梳理九型人格理论,建立了九型人格新理论之冲动论。
本书颠覆传统九型人格观点,另辟蹊径帮助你更加精准地了解自己、洞察他人、更好的与不同的人相处。
作者是徐一博,他拥有10余年的心理咨询领域专业实践经验,担任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九型人格分会副秘书长。
一、人格运作冲动论
人格运作部分则可以表达为:
情境——核心渴望——冲动(伴随情绪和非语言信息)
这个表达公式告诉我们,我们将客观世界的情况识别为有意义的心理情境(进入主观世界),这种心理情境经过我们内在的判断系统的处理(看看是否符合个体的核心渴望)不符合核心渴望的情境会引发个体的情绪,因为想要消除情绪,让个体产生改变现实情况的冲动。
同时也因为考虑到现实情境,个体产生了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行为倾向(离开主观世界),并通过这个行为来改变客观世界。
从这个过程来看人格运作的本质,其实就是个体因为对客观世界的不满足而产生了改造客观世界的冲动,并由冲动引发具体的行为,进而改造客观世界以满足核心渴望(主观世界)的过程。例如小明的同事,内在更多的是对安全感的渴望,表现在外在会有谨慎的冲动,在行为上表现保守,做决定要依赖更多的数据支持,显得理性而不冲动。这种人还有那些表现,要如何相处?还可能有那些不同人格的人呢?
二、三类不同的人
要想知道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最在乎的生活领域,就要先了解有哪些基本的生活领域。基本的生活领域有以下几个:
1.际生活领域是关于我们的安全感的,主要是关于基本生(如衣、食、行等),需要为能够照顾好自己做充分的准备;
2.亲密生活领域是关于我们的联结感的,主要是关于依关系和密关系,我们希望探索和拥有我们渴望的来密状态;
3.杜群生活领域是关于我们的归属感的,主要是关于我们与体的关系,我们希望可以被集体认可,在集体中获得一定的之位,为集体创造价值。
可以知道,根据关注的基本生活领域不同,分为三种,分别是关注安全感的自我保存型,关注联结感的一对一型以及和关注归属感的社群型。
(一)自我保存型
自我保存型的人关注的是物质供给及安全的需求,包括食物、庇护所、温暖及家庭关系等。自我保存型的人可以描述为温暖的人,他们希望跟周遭的人有一个温暖的关系。自我保存型的人倾向于与人肩并肩,一起面对一个活动,比如好好做一顿饭,关注家庭、孩子。
自我保存型的人的关注和需要:
1. 安全感 / 生存保障;
2.追求并积累保存生活所需的一切资源(如房产、衣服、食品、汽车、存款、知识、人脉、婚姻、孩子等);
3. 为家庭及家人提供物质和照顾;
4. 实干 / 朴实 / 节俭;
5. 在工作层面注重实际的结果和效益。
他们就像老虎、豹、蜘蛛、日本猿等独居动物,更看重“我们有能力挣钱”和活在这个社会上的种种能力。自我保存型的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后所追求的点都是“我得到了什么”。
(二)一对一型
一对一型的人(以下简称“一对一的人”)关注的是性欲、亲密关系、亲近的朋友及体内的生命活力,它来源于性而大于性。一对一的人可以形容为热烈的人。他们的情感更为浓烈,有些时候看他们的眼神就能感受到那种浓度。不过,在能量管理上,他们要么是很浓烈地连接,要么不连接。
一对一的人的关注和需要:
1. 依存感 / 情感陪伴;
2. 喜欢和个人建立长远关系;
3. 理解和体谅他人的情感需要;
4. 理想化 / 对人的探索感兴趣;
5. 在工作层面注重情感关系及个人感受。
他们对一对一关系的看重跟鸟类中的天鹅很像,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一对一的对象上。
(三)社群型
社群型的人(以下简称“社群的人”)关注的是归属感、成为团体及更大社群一员的需要。它与我们参与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架构有关。社群型的人关注的不是你有多少朋友,更准确地说社群副型是社群框架的副型,就是我们在这个框架里面的位置。社群型的人会喜欢大家围成一个圆圈,可以看得到彼此,确保每个人都有一个位置。
社群型的人的关注和需要:
1. 归属感、声望、地位、话语权;
2. 热衷于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并承担职务;
3. 热衷于参与或组织各种聚会等社群活动;
4. 容易结交朋友以及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
5. 在工作层面追求社会意义上的责任及使命感。
他们这种对人群的渴望,就跟蜜蜂、蚂蚁、蓝鲸、羚羊、老鼠、黑猩猩、企鹅等群居动物一样。归属感的背后是认同感。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其他人的认同,但社群型的人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这方面。社群型的人来到一个团体里面就希望被这个团体所接纳,他们能够同时关注到很多人的需要,这样便可以得到更多人的认同。社群型的人有很大的包容性,接纳度高,而一对一的人的标准相对就会比较多。
三种人格的人关注点都不一样,跟不同人格人相处的方式就会不一样,而跟小明搭档的两位同事都是偏向自我保存型的,这类人外表有哪些特点,跟这类人要如何相处呢?
三、自我保存型人的外表特点
自我保存型的人的核心起心动念是:我好一切就好,表现出来的的外表特点如下:
1. 着装:风格低调、内敛,穿衣注重简洁、方便、舒适;女士较少使用饰物,色调较暗淡、单一(心里想的是不要过多地被关注)。
2. 语气:说话较谨慎,沉着冷静,话少(也是为了保存精力),不注重情感连接。喜欢观察,先听对方讲,半天才回一两句话,抛出一堆的问题给对方解答。对对方的热情态度不在意,非常理性。当对方给出答案,以为可以成交时,自我保存型的人却说要回去考虑考虑。
3. 眼神:冷静、审视、严肃,感觉眼神淡淡的。
4. 肢体(身体语言):紧绷、退缩(整体是往后退,表示注重安全)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对方的着装、说话语气、眼神和肢体这些外表特点来识别。识别出来后如何相处呢?
四、相处的SBR原则
识别出来后相处的原则是:
安全可控(谨慎)、边界、理性务实
相处之道:
1.给予安全感,给予一定的经济保障,经济上给予相对自由的空间,给自我保存型的人留有安全感。留有个人空间,给予他们鼓励、认可、支持。注重承诺,不随便承诺。要么就别承诺,要么就说到做到。
2. 有边界,没有经过自我保存型的人的允许,绝对不要随便用他们的东西,不要随便处理他们的东西,否则会造成他们的恐慌。职责清晰,各自把自己职责内的事情办好。
3.保持理性。谈事情尽量有条理和具体,忌大、虚、空。事情尽量按照计划执行,尽量不要随意改变计划,凡事考虑周到,避免突发事件。对未来的目标要做到切实可行,让其看到短期的效益。只有远期而不考虑短期的计划也是容易出问题的。一句话:必须落地。
小明跟两位同事相处注意以上原则,围绕这类人背后注重安全感的冲动模式,贯彻以下口诀定能无望而不利。你学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