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风,又称家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是一个家留给后人的精神传承。
“陈氏”——宋嘉祐七年江州陈氏一家达到三千九百余口。宋太宗曾赠“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一联。帝又曰:“犬未至百犬不食,牢内异物皆效义;一吠突起百吠齐怒,寨中同声共护门”。后因家族过于庞大,相传由包拯包公主持分家。家虽分,但天南海北的陈氏子孙,都会在家门口挂上写有“义门陈氏”的红灯笼,以便亲人来寻。
“老陈家”是这个家庭里的人和周围邻里对我这个大家庭的称呼。即使家中的孩子成婚后搬离了原来父母居住的房子,即使再小辈的孩子们已经选择生活在祖国很多地方,即使曾经的邻居不再居住在一起,这个大家庭还是那个未曾被时间空间分离的“老陈家”。而我非常幸运,出生在这个十分幸福的大家庭里。
“勤恳节俭”可能是我有认知以来对这个大家庭的第一印象。跟大多数的家庭一样,东北的很多家庭都是祖辈闯关东来到这里后扎根开始生长的。至今爷爷都记得她的母亲,一位没有名字,不知生年的坚强的内蒙古女人,跟随爷爷的父亲来到这片北大荒,开始了开垦的生活。这位伟大的女人,一生养育了九个孩子,而其中有几个孩子是亲戚家实在养不起了抱来的。我实在很难想象,在那样的年代里,这一大家子人是怎样生活的。土地虽肥沃,但生产技术很低。恶劣的北方天气和有限的食物并没有打破这一大家子人希望扎根黑土,盼望幸福生活的梦想。勤勤恳恳地开垦每一寸土地,万分节俭地生活,他们就这样一点一滴地维持发展着这个大家庭。而这样的生活方式,通过一辈辈的言传身教——“努力踏实的工作就会有收获,节俭就会有积累”已经成为这个家庭不必言明,融入血液的生活方式。
“团结互助,心怀感恩”是这个大家庭能够生存下来且壮大的很重要的品质。虽不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么大的程度,但饥饿时谦让的一碗饭,寒冷时互相交替穿着的一件棉衣,让这一大家人携手共度那样艰难的日子。就在今年我过生日的那天,奶奶依旧念叨着那些曾经对我们这个家庭有过帮助的人们。即便老人家现在的记忆力已经很差了,但她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些美好的时刻,善良的人们。而我的父亲,也会在逢年过节的家庭大聚会中,感恩他在重庆上学时,从远方家里寄来的那五十元钱。
爷爷七十多岁开始学拼音和电脑,只因为他想跟居住在远方的亲人们用QQ聊天,想看看他曾孙的成长,用“龙卷风”听收音机。“不断学习”一直是存在在爷爷身上,对我成长影响最大的品质。即使整个家庭只靠他微薄的工资供养着,他也没有放弃子女的教育。可能源自于他排行老八,对家庭的责任没有哥哥姐姐们那么大,所以在那个年代,他获得了去私塾学习的宝贵机会。从此,书本就没有离开过他。我出生的时候,爷爷已经五十多岁了。很幸运的,我可以享受到来自于爷爷积攒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经验。在我的记忆里,他写的字是那么饱满好看,我的名字是他起的,小时候我便在硬纸板上一遍遍描着由他写下的我的名字;他总是能讲出那么多的故事,每当我们这些人遇到生活中的问题,博古通今的他总能根据情况,给出最适合的建议。可能他年纪大了,但他的思想却一直紧跟时代发展着。
我的生命来自于这样的一个“老陈家”,有幸接受祖辈的美好品格的洗礼,并成为如此家风的传人。
祖辈留下最好的遗产并不是钱财,而是可以指引子孙获得美好生活的品格。门风家训,都是辈辈祖先留下的人生精髓,都是代代对后世最深切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