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轮回

、第1章 引子


  1996年冬,青海,杂多地区。

  风头如刀。

  月光下,无数车辙印交错着斜上缓坡,几十辆笨重的车子散落地停在辙印尽头,车里都有人,车光或明或暗,高处俯视,偌大车阵如萤火遍地铺陈,又像坠地的风筝,屁股后都拖长长的辙线。

  车阵中央是辆军绿色的北京吉普212,驾驶座旁的车窗降下条缝,从里头传出香港电视剧《上海滩》的粤语主题曲。

  “转千湾转千滩,亦未平复此中争斗……”

  车里坐了三个人。

  驾驶座上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头,两鬓已经有些许花白,身上裹着军大衣,手边放了袋摊开了袋口的熟花生。

  他一粒粒剥开,搓碎仁上的花生衣,藏地寒冷,天气干燥,碎掉的细小花生衣因着静电作用四下飘起,随着闷在花生壳里的香味飘散开来。

  副驾驶上坐了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姑娘,膝上顶了台日本产的手提式三洋录放机,《上海滩》就是从这台机子里传出来的。

  不过她听得并不专心,正对着小方镜扑粉,粉扑上取的粉太多,白色的香粉蓬蓬荡开,那老头被香味呛到,老大不高兴地瞪了那姑娘一眼,忍不住说了句:“你是出来做事的,还是来选美的?”

  不像样!烫着大波浪头,脸抹成鱼肚白,待会势必还要把嘴唇抹得鸡血一样红,去大街上看看,哪个正经姑娘家会这么打扮?都是跟港台那些明星学的。

  年轻姑娘答得漫不经心:“打扮也不碍着我做事啊。”

  说话间,《上海滩》放到了尽头,进下一首歌之前,有几秒的间歇,歌声一歇,后座玩具钓鱼机的杂声就显得有点刺耳。

  买这磁带单是为了听《上海滩》的,年轻姑娘倒带,同时没好气地瞥了后座一眼:“吵死了……我还想说呢,出来做事,带她干什么!”

  话里每个字都透着嫌弃。

  后座上是个三四岁的小姑娘,戴毛线织的大红老头帽,穿厚厚的绿底白点棉袄,蹬一双黑色圆头棉鞋,棉鞋用料很实在,夹层里塞满了棉花,穿在脚上又肿又大。

  她正低头玩钓鱼机,这玩具当下正流行,是拧发条的,机身只巴掌大,做成鱼池形状,池子里有五条小鱼,随着发条的松弛升起落下,而每当升起的时候,鱼儿就会张开嘴,露出嘴里含着的一小片磁铁。

  鱼竿的垂线头上有块小吸铁石,垂的位置对了,就能把鱼给钓起来。

  听到姐姐说她,她警觉地伸出手,使劲拧停发条柄,然后吸着鼻子抬起了头:一张小脸抹得脏灰,脸蛋上如同这个年纪的大部分小孩儿一样,一左一右两块红二团,那是防冻没做到位,叫冬天的冷风给吹的。

  她滴溜着一双大眼睛,看看老头,又看看年轻姑娘。

  那老头脸色一沉:“老家没人,一出来这么多天,把你妹妹托给邻居,你放心?有没有点当姐姐的样子!”

  年轻姑娘挨了训,转头就把气撒到小姑娘身上:“看什么看?信不信我转你的眼?”

  小姑娘立马把头一低。

  姐姐嫌弃她,她一直都知道,但是没关系,她不嫌弃姐姐啊。

  谁让姐姐长得洋气又好看呢,穿衣服打扮都跟电视上一样一样的,在幼儿园,为了跟杜小毛争谁的姐姐更美,她被杜小毛按在地上打,小辫子都扯散了。

  虽然爸爸老说姐姐的打扮怪里怪气,跟妖精似的,让她千万别学,但她打心眼里觉得,那样确实好看。

  她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姐姐的粉,她常偷着抹,姐姐的口红,她也常偷着搽,连姐姐的高跟鞋,她也偷着穿过,在屋里啪哒啪哒走路,然后一跤把脑门上磕出个大包。

  《上海滩》的前奏又起来了。

  年轻姑娘把粉饼塞回包里,摸索了一会,掏出一支金色壳子的奇士美口红。

  小姑娘溜眼看到,心顿时提起来,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这是她的另一个秘密:前两天,她偷着拿口红玩,一不小心把口红折成了两截。

  然后她想了个法子。

  用浆糊粘。

  本来,她是想检查一下粘的效果的,但是这两天都在赶路,姐姐的小包一直没离身,她实在找不到机会,心说天气这么冷,姐姐兴许就懒得化妆了……

  谁能想到大晚上的,她忽然来了兴致涂脂抹粉呢。

  小姑娘的目光死盯着那一处。

  口红盖子被拔开了。

  老天爷,你可要帮帮我。

  口红底座轻旋,大红色的油膏慢慢露头。

  死了,这次肯定完了,骂是轻的,被揪头发也是轻的,后头的日子不好过了才是最叫她发愁的。

  口红盖子蓦地盖了回去。

  咦?

  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几道雪亮的手电大光柱直直打向这头,间杂着脚步声、喘气声,还有杂乱的说话声。

  年轻姑娘飞快地下车迎上去,声音和气又温柔:“姜骏,是不是确定了?”

  那老头也急吼吼下了车。

  片刻功夫,车头边就围满了人,很多人在说话,无数的手电光横七竖八乱打,像舞厅里的彩球灯,在这席天幕地的旷野间不断旋转放光。

  小姑娘扒住前车座跪起身子,竖着耳朵听。

  声音实在太嘈杂了,她只不断地听到一个字。

  洞。

  哦,那个洞啊,她知道。

  爸爸跟姐姐聊起过,说是这里的一个传说:有个藏民带着粮食和工具,走很远的路去寺庙里凿玛尼石头,路上,他发现了一个洞,只盆口大小,深不见底,探头进去听,能听到呼呼的风声。

  那个藏民想知道这洞到底有多深,就放了个缠满牦牛绒线的纺锤下去,结果线放尽了,都还没到底。

  当时她在边上听,还插了嘴,问什么叫“缠满牦牛绒线的纺锤”,爸爸说,就是毛线团。

  然后问她:“如果是我们囡囡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她不放过任何一个表现的机会,回答说:“一个毛线团放不到底,就放两个,老师说,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把事情做成。”

  就像乌鸦喝水,不断地往瓶子里扔石头,终于喝到了清冽甘甜的水;还像神笔马良,不断地画啊画,终于画成了大画家。

  爸爸很高兴,奖励她一块大白兔奶糖,但是姐姐鼻子里嗤一声,说:“神经病。”

  没关系,她不生姐姐的气。

  过了会,那老头探头进来,把手里的花生袋子递给她:“囡囡,我和姐姐去忙点事,你在车里乖乖剥花生吃,等爸爸和姐姐回来好不好?”

  塑料袋里,有剥好的白花生仁,有空空的花生壳,还有没来得及剥的带壳花生。

  囡囡接过塑料袋,不安地看窗外:“你们都走吗?就留我一个小孩子在这?有鬼来了怎么办?会把我吃掉的。”

  老头失笑,指了指隔壁车。

  车里,三个大小伙子正在打扑克,袖子撸到半肘,嘴里都叼着烟。

  “小刘哥哥他们留下来陪着你,要么,你去他们车上待着?”

  “不要,味道臭。”

  她可不爱闻烟味了。

  想了想,拿手指了指那台三洋录放机:“我能拿姐姐的机子听《白雪公主》吗?”

  “能。”

  这种时候最适合提要求,她还想再提,但一时间想不出更多的了。

  临走之前,老头又去跟小刘打招呼:“囡囡在车上听故事,你没事瞜一眼就行。她可乖了,听故事能听一两个小时不动。”

  小刘点头:“得嘞,易叔您放心。”

  老头这才放心离开。

  有人吹响了哨子,除了这两辆停在中央的车,其它的车陆续灭灯,车上不断有人下来,汇入了离开的队伍。

  ***

  囡囡抱着录放机听故事,声音拧到最大,这样才能把隔壁打牌的声音给压下去。

  《港台金曲》被她扔在一边了,新放的这盘磁带是童话故事。

  听完A面,她吸溜着鼻子又调到B面。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火柴,在墙上一擦,哧!小小的火苗冒了出来……”

  囡囡低头捞起个花生,送到嘴里咬开,用力掰开壳,脑子里同时盘算着很多事。

  卖火柴的小女孩太可怜了,外国的小朋友们真不友爱,也不说照顾一下。

  姐姐虽然对她凶,但从来不对小姜哥哥发脾气,她要不要求求小姜哥哥,让他把弄坏口红的事给认了呢?

  这儿太冷了,喘气都是白的,她都有点冻感冒了……

  突然间,头顶响起砰的一声巨响,是有什么东西猛然砸下,与此同时,车身剧烈地震了一下。

  响声和巨震激得她眼前一黑,录放机从她膝盖上摔下去。

  摔得没声响了。

  录放机一停,她才发现,这周围好安静啊,有那么一瞬间,风声都听不到了。

  她缓了好一会儿,嘴巴微微张着,手指间还捏着一粒花生仁。

  隔壁车上黑洞洞的,小刘哥哥他们不是在打牌吗,人呢?都哪儿去了?

  她仰头看车顶。

  车顶壳原先是平的,但现在,凹出个人形,四肢大摊。

  她盯着那个人形看,把花生米攥进手心。

  两边的车窗上渐渐挂下一条又一条的血痕,天太冷了,很快就冻凝了,从车里看出去,长长短短,不像是红的,倒像是没剪齐的黑穗子。

  过了会,车顶传来窸窣的声音。

  有什么东西在上头爬。

  再然后,一只手探了下来,就扒在车窗外。

  那不是手,像剥去了血肉的手骨。

  她愣愣瞧着。

  她其实不怕骨头,有一次,幼儿园附近的中学扔了一批生物课教具,有动物标本,也有人体骨架模型,放学的时候,好多小朋友又怕又好奇地围在垃圾堆边看热闹,只她不怕,她挥舞着大腿骨,舞了一套自创的绝世剑法,然后被来接她放学的姐姐拎着耳朵揪走了。

  窗外的那只手骨慢慢攥起,划拉着车窗。

  声音很难听,哧啦哧啦。

  囡囡咽了口唾沫,紧张地挪着屁股,慢慢下了车座。

  她动作很轻地拽过边上爸爸的一件黑色大棉袄,把自己整个儿罩住,然后安静地、蜷缩着、躺了下去。

  哧啦哧啦,那声音还在响。

  咔哒一声,是车门把手被拧动了。

  呼啦一下,风声灌进车里,是车门开了。

  塑料袋被风吹得哗啦哗啦响,响声又急又密,花生壳骨碌翻滚,在车座上、在棉袄上,花生衣最轻,一片一片的,飘在车外的夜色里。

  囡囡死死闭着眼睛,手心里汗津津的,那粒花生米硬硬地硌在掌心,也硬硬地硌在心上。

  我藏好了。

  你不会看见我的。

  你看不见我。

  你一定看不见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9,270评论 6 50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489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5,630评论 0 35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906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928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718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442评论 3 4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345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802评论 1 31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984评论 3 33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17评论 1 35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810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462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11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39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377评论 3 3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060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1章 引子 1996年冬,青海,杂多地区。 风头如刀。 月光下,无数车辙印交错着斜上缓坡,几十辆笨重的车子散落...
    奇奇真可爱阅读 1,056评论 0 0
  • 他不是能乘风上九天的大纸鸢,只是糊窗的报纸,有风过会兴奋地抖一阵子,然后继续糊在窗上。 千年王八万年龟,王八乌龟为...
    十旋转45度阅读 360评论 0 0
  • 文/南景 (1) 青丘一年到头,百花齐放,草地无垠,溪水欢畅! 青莲躺在草地里,望着湛蓝的天空,陷入沉...
    南景飞歌阅读 779评论 0 5
  • 时间如流水来去匆匆,还没察觉到的时候,它已经把你甩出很远的距离了。 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时间的催促下,我们不得不...
    胖大海呢阅读 186评论 0 3
  • 某人每年总会计划着各种各样的旅行,无奈纽约太冷据说零下20多度,计划原本去纽约的行程就此作罢,心想还是等暑假去吧。...
    我是徐林阅读 60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