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这部电影是在刘太的批评下才去看的,刘太说:“你不能只关注美队3这样的商业大片,应该去看看《百鸟朝凤》这样的艺术片,贡献一下票房,这才符合你一贯的情怀。”好吧,又是情怀,以情怀的名义贡献票房。
影院排片很少,每天可怜的两场,时间点也不好,坐着稀稀拉拉的二十来人,中间掏出手机刷了三次朋友圈。
老实说,此片承载了太多:导演遗作、第五代导演、情怀、传统文化、下跪事件等等,除开这些,我觉得无论拍摄本身而言,还是对传统文化的思考,都相当平平。如果拿文章比喻,那就是仅有把句子写通顺的水平。不是烂片,却又能巧妙的避开所有好片应有的元素:新颖、创造力,有趣。但无论如何,这部电影优点也十分明显——真诚。
“真诚”二字在电影圈目前如同UFO一样可遇不可求。看看2016年3月、6月的国产片排片,完全是烂片云集,准备圈一票就走。脑残作品圈粉丝的钱,傻逼夫妻借名头圈钱,台湾香港导演北上圈全国人民的钱,总之,电影人脑门上顶着金光灿灿的“圈钱”二字,结果造成了那些努力拍好片的不赚钱、那些拍烂片的却在努力赚钱。
真正能沉下心,认真的拍一部说得过去、不拿观众当傻逼的导演就是好导演,吴天明导演当得起这个“好”字。这部电影,这位值得尊敬的导演,为我们奉献了一部这样带有诚心的电影,值得感谢。
但是对传统文化和农村看法,这部电影中表现的并不好,或者说思维太过于局限:固守传统拒绝改变,导演只顾着展现他自己心中悲伤的怆意,导演只是把他想的农村想的传统拍给大家,而没有思考在社会变革之下传统的出路。
时代发展和改革必然带来冲突和改变,比如清贫和金钱的冲突、思想文化的冲突,虽然改变会带来好与坏两种情况,但导演的目光仅仅停留在不好的方面。中国几千年历史,形成了多少传统文化,时代背景之下又摒弃了多少?如果没有改变,就不会有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的霸绝一时。没有不是为了改变,王安石也不会吼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如果没有改变,那我们现在还遵循着周礼。
所谓传统文化,不过是符合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时代主流文化,并经时代考验且得以保存的文化。关键点在于传统文化一般只符合产生时的时代背景,所以,面对传统我们需要思考的不是固守,或者固守不了带来的失落和悲凉,而是应该积极的去面对,去寻找符合时代特点的文化,或者把传统文化进行变革。
作为有情怀的文艺片,这体现思想是最重点的一点,然而在整个影片看不到,只看到导演还停留在他的时代,他的农村情结。如果只是商业大片也就罢了,可偏偏有文艺片、情怀这样的标签,结果就如同沙漠中风干的胡杨木,枯枝指向天空,却没有生命力,无法划破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