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多久之前呢,出现了这么一句话:
“我们伤害的人往往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这句话在很长的时间里对我有一个误导性,因为觉得这句话实在让人太悲伤了。从小我便在家里时时刻刻照顾着家人的情绪、观察他们的反应、听他们的故事、心疼他们的不容易(当然这些都是我自愿的)。这种经历使我“珍惜家人”的观念比一般人强得多,也让我曾经一度陷入特别委屈的状况。
我庆幸在常年都有跟家人和长辈们聊天,聊的不仅是对事物的态度,对事件的评论,对物品的欣赏角度,还有何为“学”,何为“认识”等一开始就感觉很玄乎的东西。有些东西自然是不用聊,身为孩子的我们也能感受到的,因为孩子本身其实需要大人的“灵魂”,有时候这种“灵魂”是家里人选择给我们的,有时候是由我们选择的。我便是在孩童阶段,得到了奠定我一生品性的灵魂的基础。
成长的过程中,我逐渐有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当然现在它们还在打结,但有慢慢地在变好。在长年累月的与家人相互磨合的过程中,我发现,即使我们观念不同,即使互相想的东西可能彻底相互违背,但是从对方的角度来想问题的角度越来越多了,这对于大人而言是特别不容易的一件事,对于我而言却是越来越庆幸的事。
这种庆幸,是因为这种关系没有通过爆发式的吵闹、惨烈式的青春等任何痛苦的战争形式,而是通过无数次的沟通与理解,逐渐达到了在如今的岁月里,与家人依然是能够相互理解的、相互鼓励对方、相互成长的存在。
家庭关系的改变我认为也是一场改革,而这种改革由孩子主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小时候的性情、长大后的阅历、生活交际圈等),有一个阶段孩子自身没法“保全”自身的话,便很容易选择对这种家庭改革放弃。
至今为止我也遇到了挺多的人,也看到了很多与家人相互忽视对方“灵魂”存在的情况:对对方的经历毫不关心,对对方的行为感到不解,对对方的迟缓失去耐心......但是对于他人、影视作品等却体现出了极大的热忱。直到有一天家人的背影真正永远背对自己时,才感到后悔。我向来是不会心疼这种后悔的。
因为我觉得这种后悔往往是因为他们不愿意也不习惯在家人身上进行时间投资。而这种习惯可能依然会延续到TA自身的“再生家庭”,直到有意识去改变为止。
如今的人书读得越来越多,理解力也越来越强,包容的知识也越来越广,生活技能也越来越多花样。
但我希望自己不管未来是怎样的状况,都不会忘记在爸妈看着东西发呆的时候,多过去问一句:“嗯?怎么了?这个不会用吗?”;或者在孩子还不会用准确语言表达自己情绪而吵闹的情况下(经常有人会说孩子无理吵闹,但我觉得只是他们还不会表达),多跟孩子说一句“好了~你是因为......不开心对不对?我知道了~那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