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会学家发现过一个“时间悖论”: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总体上一直呈现增加的趋势,但人们主观上却觉得自己的闲暇时间在减少,也就说,人们实际拥有的时间越多,主观感受拥有的时间越少。为什么呢?这正好可以用时间使用的深度来解释。(《精进》P28-29)
思考:
旅游、度假、休息不在于时间的多与少,而在于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多少投入的事情。
每个人各有爱好,工作后能坚持下来的并不多,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工作应酬、孩子教育、家庭维护中,很多事情并不是自己想去做、愿意去做,而是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被推着不得不去做一些事情。当我们静下来的时候,忽然感觉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了,心里想着:多久我没有哼一首完整的自己喜欢的旋律了?多久我没有拿起画笔,画出我心中的童话世界?多久我没有还好出去走走,亲近美丽的大自然了?多久我没有拿起球拍,打出精彩的连拍球了?……很多很多,忽然发现自己很久都没有做了,虽然看起来是些小事,实际做起来也占据不了个人很长时间,但是我们的时间确实是被其他被动的事情占据了(优先处理),所以即使我们有再多的时间也会觉得不够用,而被动的做,反而让我们觉得比上班还累。
同样时间的休息,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比做被动的事情获得的放松和满足更多,当然比浑浑噩噩的度过一天获得的放松和满足多更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为什么说满足感不取决于时间的长短呢?
我比较喜欢动手,周末的时候我喜欢收拾家务,整理房间,边听音乐、边享受着这项活动给自己带来的放松。虽然是体力活,会耗费很多体力,但是当我收拾完后,看到眼前一切干净、舒适,会让我不觉得累,反而是满满的喜悦感。若是让我出去逛街,买到些许喜欢的东西还好,若是随便逛逛,回到家里,可是什么都不想做了。同样的一天,同样都耗费体力,却是两种不同的感受。
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是有限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并坚持下去,做一件事投入一件事,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你会发现,有限的时间是可以延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