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七到今天,共计检查了25位学生的数学,理综套题的完成情况。
1. 明星小组具体完成情况:李雯和王瑞芬理综30套,数学20套均已经高质量完成;丁潇的完成量足够,但是反思整理相对不足。许同洲,刘佶佞,金霄均做完20套以上;侯赛,李桂豫,张辰玺两人各科均做10套左右;余雨,许道印数学做10套,理综6套,任东波理综完成2套,数学不到10套。
2. 其他学生完成量不等,多的比如张龙飞,刘浩瀚,王今朝,高莹等人均已经超过20套,而赵海啸,宋超,王飞扬等人理综完成量不足5套。总体情况是学生数学试卷大都完成超过十套,理综完成量不等且较少。
3. 通过假期试题反映共性问题:数学:导数,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最后一问总会很难,尤其导数;12题,16题做着困难;物理:大题第二题,涉及实验设计总是完成不好;化学:化学工艺流程推导不全,因为理综时间不够没有时间耐心推导而放弃选修有机;生物:实验设计考虑不周全,理解试题但是不能对答案精准把握。另外:不是特别明显的大版块掌握薄弱,而是因为掌握不全,答题不准,审题无视小细节,频繁的运算错误导致小分一点一点失去而至分数总是提不起来。
4. 暴露的认识问题:学生普遍更加重视不会做的数学物理大题,而对审题不清,运算错误,答题不全等不好习惯不以为然,都觉得这些问题下次注意就好了。其实是30套做完无论理综还是数学每个人的总分却基本稳定在某一水平,而没有因为所谓的下次注意就让分数提高。另一方面他们对积累孤立的一个个小错误没有耐心。他们认为遇到一个错误应该能反思提炼出一个规律一个通法,如果不能则大量做题是无效的,反正做了积累了下套题遇到的也不是这个错误。而化学,生物大都是无法彼此推导的孤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