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车的时候,没想到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会有人来接我,也没有想到还有一个大大的惊喜在等着我。
走之前我的确是在QQ群里发布了一下出行计划的,也晒了一下自己的车票,上传了自己整理的必需品列表。与我而言,这更像是一种记录。现在社会因为网络人与人之间距离被拉近了,也因为网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疏远了。网络上的信任也就成了空谈。
群里的人进进出出也有五百好几个人,天南海北的聊什么的都有,关于骑行入藏,响应的人有不少,持反对态度的也有,吃瓜看热闹的就更多了。
上车之前,我是把群屏蔽了的,在我的概念里,骑行入藏,我要把自己彻底放空,只有把自己变成一张白纸,我才能在318这条朝圣之路上深刻的反思。
只是我真的没有想到,刚出了成都站,我就看见了他们。
一群跨着单车的人,身上缠满了行李,斜背着背包,脖子上五颜六色的面巾像是夏天带了个围脖一样,这样一群人,就那样大喇喇的扎堆在车站广场上,看见有人出站,山南海北的腔调响起
“是书生么?是那个骑行入藏召集令发起人的书生么?”
书生,是我给自己骑行川藏起的代号。
在那一刻,我心里只有大写的意外跟满满的自豪。
“肯定是那个,我记得他的车子是公六!”
爱情里有种说法叫“确认过眼神,我遇到对的人”,有那么一瞬间,虽然是陌生人,但是我甚至觉得我能喊出他们在群里的名字。
后来我得知,在我屏蔽群的四天三夜里,群里闹翻了天。
有的人平时或许话不多,但确实行动派,他们按照我的行程规划自己的安排,按照我上传的必需品列表准备行李,在我晒出车票的当天得知“骑行入藏”不是一句空话的时候也踏上了西行的火车。有的人,甚至已经在成都等了我两三天了。
行程里在成都落脚的地方是49号国际青旅,去车站接我的人不多,有更多的人在青旅等我。
终于在青旅遇见大家的时候才发现,我好像闯了个不大不小的祸。
与我而言,建立一个骑行入藏的QQ群,包括在旅行网上发布了一个“骑行入藏召集令”更像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与督促。如果有幸,我也能遇到那么三两个志同道合的人作为旅伴,一起完成这场人生的修行。
谁曾想,这一下来了三十一个人。看着青旅大厅里满满的人我后背都有些发虚。
山东的,陕北的,四川的,北京的……林林总总,几乎没有几个重样的。幸亏,最小的一个也十九了,不算未成年,最大的一个是上海男人十三哥,三十八岁。
各位大哥大姐们,没错,三十一个人里面还有七八个女士。
各位大哥大姐们,书生在这给各位赔礼道歉了,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在今天来集合,都说相遇就是缘分,何况我们还有幸同行过一场。但是三十一个人在路上的行程安排真心的难以协调,我们分成两组,每组各出一人领队,咱们在拉萨再聚吧!
最终,分成了两组,我带了十五个人,其中有两个女生。
下午的时候逛了成都城,人生地不熟的怕迷路,也为了早点休息为明天早上的出发做准备,更新了装备跟补给后就早早地回到了青旅。
晚上的时候十五个人一起聚了个餐算是自己给自己壮行。
由于据说川藏线318上缺水严重,所以为了尽量避免大量用水的问题,全体男生在饭后跑去剃了个光头。我人生中第一次刮光头。
睡觉前给父母报了平安,夜里激动与期待混杂充斥着大脑,难以入睡,感觉像是在梦里一样。
第二天一早,早餐吃的包子。为了纪念相遇,我们一组的十五个人个人在开心包子铺门口摄影留念。那时候大概是想象不到路上会有多少磨难多少坎坷的,所有人心里都只有一句话,“我们是一起出发的,我们也要一起到拉萨!”,而这,也成了我们这十五个人后来坚持下去,甚至打破隔阂的精神信仰。
也不知道是谁提议,为了纪念大家同行的缘分,今天是出发的第一天,咱们三十一个人同行一天吧,明天再分组前行。临行前,三十一个人也在青旅门口留了念,可惜的是那张照片我没有找到,也不知道是躺在哪个已经记不清面貌,忘记了姓名的骑友相册里,还是干脆就从此消逝在所有人的记忆里面了。
人在江湖的时候的确是思维敏捷江湖义气浓重的,这一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七月十五号,骑行入藏,正式启程!
第一排:布鞋
第二排(左起):小西 万宝路 刚哥 大猫 博瓜 独座 老二(八戒)
第三排(左起):十三哥 三师兄 书生(我)盒子(文具盒)小磊 闪哥 老三
第一天,成都—新津—邛崃—雅安 全程159公里,艰难的第一天。
本来在路书规划上从成都到雅安的这段距离是可以分开成两到三天的安排的。
由于是出发的第一天,大家兴致高昂,再加上这一路除了起伏路没有翻山的旅程,所以大家一致决定尽量赶到雅安,实在到不了再做打算在邛崃休整。
成都也算是中国的大都市了,城市辐射范围一直到一百五十多公里之外的雅安。沿途没什么太特殊的风光,全是城乡结合部的感觉,唯一让我这个从山东半岛平原上来的人比较新奇的就是各种水电站到处都是,琳琅满目。
一群人像是刚出了笼子的飞鸟,渴望挣脱这城市的枷锁。
一直都在赶路赶路,中午休整的时候发现瓶装水的价格比全国统一价格高了一元左右,这一点似乎也证明了川藏线上饮用水资源的短缺。
已经记不清下午是几点到的邛崃,只记得临近邛崃的时候天开始阴沉沉的,雨似乎是要来了。
天气预报上说今天下午到明天新津邛崃雅安地区将会有大到暴雨的恶劣天气。
这一点,对我们来讲是个非常不好的消息。
七月对于川藏地区而言是最美的季节,可以在一座山的距离领略到四季的变化,山脚还是炎炎夏日,到了半山腰就要开始在短袖外面加上长袖了,而到了山顶,迎接你的是凛冽的寒风与飞舞的飘雪。
与美丽相伴随的就是危险的雨季。
四川地区多喀斯特地貌,石灰岩是山峰的主体,很多地区甚至都有“逢雨必塌方”的说法。
不能留,留下万一今晚上大雨冲垮了山体,明天谁都出不去了,一耽搁就是好几天。
小西是浙江人,他跟上海的十三哥算是我们这个队伍里面年龄最大的人,都是年龄大阅历丰富是没错的。他俩一致提议继续前进,今天一定要赶到雅安。
走了走了,赶紧走,不要停下来,今晚上无论几点一定要赶进雅安城。
队伍里面有人喊着开始催人,三十多个人的队伍,不是一般的庞大,很多人经过了今天几十公里的起伏路开始累到腿抽筋了。
现在是三点了,还有几十公里,城乡结合部岔路又多,天黑了很容易迷路,你们走吧,我们休整。
二组的提议也得到了不少人的维护。
别人我管不了,我们十五个人说好了,一起走的,也要一起到拉萨!邛崃水电站超多,所以应该是属于洪水多发地带,我们赌不起,起来赶路,今天必须进雅安城。
说着我给雅安的一家旅馆打了电话定了房间,也算是破釜沉舟吧,十五个人士气不算太高,虽然累的汗水都浸透了衬衫可还是零零散散的扶起来车子开始赶路。
照顾好女生,体力好的跟在女生后面压后。三师兄在队伍后天喊,万宝路自觉的跟在了队伍的最后。
我在前面开路,身体累的不行,心里却更是难受,这才第一天,后面的路长着呢,磨合,也多着呢。只是没想到,这么早,就要跟二组分道扬镳了。
一路上大家似乎话都少了很多。
决定一路赶到雅安后大家都在积极补充能量。
下雨了。
前面有隧道,进隧道换雨衣,给自己的行李做好防水措施,简单休整继续上路,不能停,赶路。
有人不明白我为什么这么执拗,但是已经错过了邛崃,只能咬牙坚持往雅安赶。
队伍前面跟最后面的人打开手电,预防迎面来车躲闪不及。黑暗中听不清是谁在喊,但是队员们很好的执行了这一点。
雨下的很大,哗哗的声音甚至都盖过了汽车的隆隆声,沉重的气氛却随着走出隧道的刹那间消逝。
怎么回事,不下了?
不对,看隧道后面,还在下!
身后的隧道不过十几米的距离,我们来时经过的方向,大雨磅礴,豆大的雨滴落在地面上啪啪的直响。而我们这边,晴空万里。
我第一次知道,当你处在晴天与雨天的分界线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感觉,也第一次真正见识了什么叫“东边下雨西边晴”。
大家似乎轻松了不少,也或许是怕被暴雨追上,一路提速往前赶路。
望山跑死马,雅安界距离雅安足足三十多公里
雅安界到了!
有人开始喊,估计再有一个小时我们就可以躺在旅馆的床上了!
老天爷估计是不想让我们那么轻易的就顺利抵达雅安了,走了没有半小时,暴雨从后面追上来了。
一行人冒雨赶路,豆大的雨滴跟珠子似的打在脸上,单车后装满行李的驮包泡水后从三十斤足足胖了五六斤的重量。
天也渐渐的黑了,加上雨水的干扰,到处都是乌蒙蒙的一片,什么都看不清楚,对于前后的人自觉的打开了手电作为警示。
太黑了,队伍太长,分成两段前进,打头的喊路!
喊路,算是我们在川藏线上自己发明的词语了,意思是,队伍打头的一个人对前面的路况进行描述,然后喊出来,队伍里的人,一个个的传递下去,知道告知最后一个人前方需要左转或是右转,又或是需要注意别的什么事情。
右拐……
迎面有车……
急转弯……
雾蒙蒙的世界里,断断续续的声音穿出,似乎都要把雨点给盖过了,而队队伍里的十五个人也似乎随着这一声声高喊在慢慢的有了信仰。就好像是打铁的老师傅,一声声号子就像是一下下的锤击,把十五个人的心深深地凝炼在一起。
到达雅安的时候已经是夜里十二点了。我们也是头一次知道
原来,路书上标注的159公里只是约数。
原来,雅安界并不代表雅安就在眼前了。
原来,前方还有那么多的磨难与坎坷。
晚饭都没有吃,一群人累到躺下就睡,路上设想的洗个热水澡之类的早就已经丢到了天涯海角去了。
晚上没有给父父母报平安,早在晚上七点的时候就已经给二老谎报军情说是顺利抵达雅安了。
睡前开了个临时会议,明天上午休整,下午看情况再考虑是不是要继续赶路。
女生体力比不上男生,今天辛苦到十二点,按理来说应该是要在第二天休整一天的。也不知道第二天天气如何,所以很多人都是倾向于第二天休整的。
雅安最出名的“三雅”,雅鱼,雅雨,雅女。
雅鱼:据说很美味,可惜能一试。
雅雨:一天当中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下雨,而且一天二十四小时至少有四个小时在下雨。
雅女:这个在第二天见识到了,西蜀之国鱼米之乡,果然遍地都是水灵灵的美女啊。
今天的到此结束,后来才知道,原来我们在雅安住过的旅店是我们以后一路上住过的最好的旅店。当然,两个人的标间一百一十块钱也是这一路上最贵的旅店了。
两天之后发生的种种,让我们为当初决定无论多晚,那天一定要赶进雅安城而庆幸不已。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