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仍有女子身披战甲,一路披荆斩棘,保家卫国。
十二卷军书,卷卷有父亲的大名,木兰知道这次服兵役是逃不掉了。看着年迈的父亲颤颤巍巍地走到军爷面前,却被那军爷无情地羞辱,年幼的弟弟还被母亲抱在怀里。父亲风烛残年之躯怎抵得过敌军的刀剑,此一去定是必死之局,木兰毅然决然地替父从军。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被军爷发现是死,被敌军抓住是死,但也是唯一的选择。
那一夜,木兰未告别父母便离开家门,她挽起女儿家时留的长发,披上战衣,穿梭于集市上,一匹骏马,一副鞍鞯、长鞭、辔头,便上路了。山路迢迢,不知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耳畔传来乌鸦的叫声,她想起了父母亲。父亲每次去集市都会给她买来最喜欢的糖糕,母亲会把她抱在怀里轻轻地拍她睡觉。她有些后悔,当初要是能和他们好好告一次别就好了。
辗转多日,终于到达战场。军营里的日子很苦,前路充满了杀机。他们的敌人是柔然人,那个凶狠强壮的民族,他们茹毛饮血,凶残至极。木兰看见昨日跟自己喝酒畅想未来的小兄弟,今日在战场上便被敌人一剑刺穿胸膛;一直与自己不对付的刀疤脸为了掩护她而死;年过七旬的大爷因为撤退的时候慢了几步,被敌人拦腰砍断……
那些被掩盖的尸体,他们没有亲人去认领,只能与黄沙融为一体,刀光剑影之下,不知有多少亡灵。她割舍下与生俱来的柔情,慢慢地,她不再害怕鲜血,不再害怕牺牲,她把所有的恐惧与愤怒化作利刃刺向敌人。
这场战争打了十年,木兰从一个小士兵一路杀敌,成为一个威名赫赫的将军。柔然与北魏握手言和,木兰也受到了天子的褒奖。彼时,木兰的眼神中充满了坚毅,即使面对的是当朝天子,她也毫不畏惧。这十年间,她与众将士付出的太多,足以对得起任何的奖赏。不过,当被封为尚书郎的时候,木兰还是辞谢了。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想要的从来不是高官俸禄,即使再过十年,她也无法忘却来时的路,不过是家人平安而已!
木兰一路驰骋,心中无比怀念那个名为故乡的地方。阔别多年,不知家人可安好?突然间,他看见村口的互相搀扶着的两位头发斑白的老人,再相见时,母亲饱含热泪,父亲为他感到骄傲。阿弟早早宰杀好了猪羊,阿姐也特意梳妆打扮。
木兰推开闺房的那扇门,脱下战袍,换上了做女儿时的衣裳,看着镜中的自己,她竟然有几分陌生。镜中的这个人,眼神中毫无少女时的娇俏可爱,透露出几分沉稳,那是历经千帆后的坦然随性。
后来的日子,她隐姓埋名,过起了乡野生活。她的事迹被记录在北朝民歌里,被后世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