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木钉
上周,姐姐生二胎。她家老大可可暂时由我带管。
一天放学后,晚饭前,跟孩子们在外面玩。我问可可“明天几点放学啊,舅妈去接你”,说着顺势搂了搂可可的肩膀。说完话,可可就跑开了。
站在一旁的我家老大看着可可跑远的背影,一脸仇视,嘟哝了一句“×××!”(一句耳熟能详的经典脏话,汗……)
当时我特别震惊,转过头睁大眼睛瞪着儿子,斥责的话在嘴边拥挤着,马上就要脱口而出。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儿子恶狠狠地骂别人,平时儿子和他姐姐玩得特别好,整天像个小尾巴一样跟着。这会儿却看起来充满愤怒,这是怎么了?
我定定神儿,蹲下来,看着儿子说“你看起来很生气啊?”
儿子低下头“嗯”了一声。
我继续说:“你知不知道你刚才说的是脏话,说脏话是不对的?”
儿子依旧低着头恨恨地说“我知道不对,但我就是想这么说。”
看得出他情绪很大,我大概猜到了,他是因为看到我跟可可亲密的举动在嫉妒。
“你是不是看到妈妈搂着姐姐,你就特别生气了?”
他这回赶紧嗯了一声,抬起头来,眼睛亮亮地看向我。
我知道我猜对了,继续说“你是不是担心妈妈爱姐姐不爱你了?”
他还是一声“嗯”,但明显这一声柔软了下来,还饱含着委屈。
我搂过他,抚摸着他小小的脊背说:“妈妈爱你,你和弟弟都是妈妈的最爱。”
“那你爱姐姐多些还是爱我和弟弟多一些?”他终于开口了,整个人看起来松弛了许多。
但是这提问,却让我顿住了,我想回答“都一样爱”,却觉得这话太不诚实。
于是就如实回答道“爱你和弟弟多一些,因为你俩是妈妈生的。就像姐姐的爸爸妈妈也最爱姐姐一样。”
他忽然裂开嘴笑了,笑得很释怀,很开心。跟刚才那个愤恨的孩子判若两人。
我很庆幸,刚才没有因为看到儿子骂人的表象就责罚他。很庆幸自己拨开了迷雾,看到了孩子心里。
孩子的心很敏感,也很纯净。在他们年纪还小的这几年,妈妈的爱至关重要。他们常常不知道自己有多重要,需要我们一再表达才会有归属感。
可可住在我家的这几天,儿子也是各种别扭,忽然特别黏人,晚上还要搂着睡。平时跟姐姐玩得很好,却在这几天忽然对可可充满敌意,总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似乎是想霸占着我。
可可懂事利落,我们常常会表扬可可,甚至语气会有点夸张,这也让儿子有了危机感。好像这样一对比,他就不好了似的。
我也意识到,有时候我们成人往往反应过度,对于孩子们的态度相差太多,敏感些的孩子就容易收到挫伤,怀疑自己是不被爱的。
其实在老二出生以后,老大的问题一直比较显著。在老二几个月的时候,老大每天都要哭几场,哼哼唧唧地耍赖。当时觉得已经当哥哥的他实在太不懂事了,挺让人烦的。
但是现在回想,那时候的老大也还不满三岁啊,忽然自己就不再是家里的唯一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注突然就少了,还常常被寄养在奶奶家,他当然会受不了了。
还不会表达的他只能在行为上表现得难缠一些,以求能得到更多的关注,能得到妈妈更多的爱。
《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孩子的首要目的就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但是孩子对想要达到的目的没有清醒的意识。有时他们未达到这一目的所做出的努力很笨拙,其行为就会惹人讨厌。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 鲁道夫.德雷克斯 解释说:“孩子们的觉察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
上个月,老师找我谈话,说孩子在学校里经常跟着几个比他大的男孩疯跑疯闹,说也说不听。
我当时觉得这孩子可能缺规矩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忽然感觉到,比同学们小半岁的儿子跟在同学屁股后头跑,是因为他想融入这个圈子而竭力的表演。
作为插班生的他,一开始踏进这个班级肯定有孤独感。想要融入却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跟在几个大个子男生后面疯跑。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它们抱有错误的想法。”
《正面管教》里说到:当我们的孩子出现不良行为,请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问自己:“他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
也许孩子并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密码信息,但当你能透过表象看到孩子心里隐含的想法,而不是仅仅关注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孩子就能深深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了。
原来,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他们只是以一种笨拙的方式在向我们呼救。
你看到了吗?
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