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工业明珠”阿尔斯通的高管——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
2013年4月14日,在美国机场被逮捕,经历了漫长的保释期后,终于回到法国,之后再次被司法起诉、判刑,最终服刑30个月。
2018年出狱后,写下了这本书。
皮耶鲁齐在被逮捕到释放这五年内,深度的研究了《反海外腐败法》,也就是美国逮捕他的法律依据。
令他惊讶的是:这部法律背后隐藏着诸多美国陷阱,藏匿在大国友好合作的外衣下,使得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法国,甘愿被美国予取予求。
对此只能感慨:不是美国太强,而是你法国太软弱!
1、法国公民在美国被抓,法国领事馆事不关己。
作者在被抓的第一天,就电话通知了法国驻纽约领事馆,结果直到他被关进监狱,度过了隔离危险期后,依旧没有收到领事馆的任何消息。
直到他的妹妹与法国领事馆取得联系,法国驻华盛顿领事馆才派了人来谈论他提出的“引渡回国审判”请求。
但是令人失望的是:
法国领事馆的态度是“我们什么都不能做”。
甚至表示“美国正对法国腐败诉讼宽松的问题不满,现在我们不能往枪口上撞”。
最终,作者放弃求助领事馆(政府),完全依靠家人与朋友的力量,获得了保释。
2、法国政府签订反腐败条例,正中美国下怀。
美国“水门事件”后颁布的《反海外腐败法》原本只针对美国公司,之后为获取利益以及保护国内企业,赋予了该法案域外效力。
之后为了能够更合法的对外国企业进行腐败起诉,美国牵头促使法国等欧洲政府签订反腐败条例。
明面上看是促进了美国与法国等欧洲国家在经济上互相监督,打造更干净、透明的商业环境。
其实暗地里,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法案由于没有域外效力,只能更方便美国通过“合法”方式对欧洲企业进行司法起诉、腐败调查,法国等欧洲国家还没办法反制美国企业。
美国更令人窒息的操作是:
只要是在贸易中使用美元计价,或者是使用美国的邮箱,如谷歌、微软等,发送邮件甚至只是过境,就被被认定使用了国际贸易工具,就必须接受美国司法部的调查审判。
其实只要想一想,联系美元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就可以说基本没有一家国际性公司不用美元计价,那么法国等欧洲的全球跨国公司基本都要受到美国司法部的监控。
可以说是美国设下了陷阱,法国等欧洲国家直接毫无保留的跳了进去。
3、法国“工业明珠”等企业被收购,法国政府麻痹群众,自欺欺人。
作者供职的阿尔斯通,受到多项腐败质控,为了逃脱牢狱之灾,阿尔斯通首席执行官柏珂龙决定将公司70%的股份卖给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事件刚开始时受到了很多法国民众的关注。
但随着这位巧舌如簧的大商人——柏珂龙,联合政府内部亲美的作秀专家,在多个访谈、新闻节目中大肆宣扬:
阿尔斯通与美国通用电气是并购不是收购,收购后会带来诸多就业岗位等。
民众渐渐不再追究阿尔斯通究竟是并购还是被收购这一问题。
不仅是在国内,就连在欧盟会议上,法国政府也不想跟其他国家过多谈论重要工业的归属问题,只想赶快摆脱这个麻烦。
于是这么一个可以称得上是法国“国家支柱”“工业明珠”的大公司,最终悄无声息的变成了美国公司。
更讽刺的是,美国通用电气为了打压德国西门,制止其并购阿尔斯通的计划,主动提出为阿尔斯通偿还美国司法部审判的七亿美元罚款。
但一等到西门子宣布不再与通气竞争后,就立马改口:七亿的罚款还是需要你们原公司自己出钱。
一个大型法企,就这样被法国政府送进了虎口。
从此,法国的政治与经济或许更难谈独立与自由。